中药材“蒟酱”。别名:枸酱(《汉书》),蒟子(《广志》),土荜拨(《食疗本草》),大荜拨(《成都县志》),蒟青、槟榔蒟(《岭南草药志》),青蒌、香荖(《广东中草...
中药材“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性状:本品呈皱缩卷曲的团块。根呈圆锥形,多弯曲,长3~7cm;表面棕褐色,抽皱;根头部有棕褐色或黄白色的茸毛,有的已脱...
中药材“蒟蒻薯”。别名:水狗仔、老虎须、山大黄、大水田七、黄牛胆。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
中药材“蒲葵根”。出处:蒲葵之名始见于《南方草木状》。《纲目》载:“上古以羽为扇,故字从羽。后人以竹及纸为箑,故字从竹……东人多以蒲为之,岭南以蒲葵为之。”据上...
中药材“蒙自木蓝”。别名:大铁扫把、铁马豆、白豆、多花木蓝。出处:《云南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野疏林下。分布云南等地。原形态:小灌木,高可达1.5米以上,幼...
中药材“蒲种壳”。别名:地蒲壳、扁蒲壳(《苏州本产药材》)。出处:《药材资料汇编》。生境分布:主产江苏。性状:干燥的果皮,多呈破碎的条片状,厚约5~7毫米。外表...
中药材“蒟蒻薯叶”。别名:老虎须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箭根薯 多年生草本。根茎块...
中药材“蒟酱叶”。别名:萎叶(《纲目》),蒟叶(《本经逢原》),橹叶(《纲目拾遗》),青荖叶(《岭南采药录》)。出处:《唐本草》。生境分布:主产于广东。性状:干...
中药材“蒲葵子”。别名:葵树子。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栽于庭园或宅旁,本种在广东新会县栽培较多。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南部。原形态:蒲葵,乔木,高达20m。叶阔肾...
中药材“蒙自水芹”。别名:水芹菜、溪边水芹、溪岸水芹、野水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2000m的沼地、路边湿地或山谷斜坡疏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
中药材“蒲桃叶”。原形态:乔木,高10m。主干极短,多分枝。叶对生;叶柄长68mm;叶大片革质,披针形或长圆形,长1225cm,宽34.5cm,先端长渐尖,基部...
中药材“蒲桃壳”。出处:《纲目拾遗》。生境分布:喜生于近水较湿润处。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有栽培。产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原形态:蒲桃(《罗浮志》),...
中药材“蓖麻叶”。出处:《唐本草》。性状:干燥叶片大多破碎皱缩,完整者呈掌状深裂,径20~40厘米,裂片卵状披针形至矩圆形,边有不规则锯齿,上面绿褐色或红褐色,...
中药材“蒿雀”。别名:青头鹀、青头雀。生境分布:江苏、浙江、广东。功能主治:止血壮阳。内服为止血药。 治阳痿:生生食肉,用量4~5只。别名:青头雀(《东北动物药...
中药材“蓝实”。别名:蓝子(《本草经集注》)。出处:《本经》。生境分布:野生于旷野水沟边。分布辽宁、河北、山东、陕西等地。现东北至广东均有栽培。原形态:蓼蓝(《...
中药材“蓖麻蚕”。别名:木薯蚕。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每年发生6代、7代。幼虫比蓖麻叶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
中药材“蓖麻根”。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化学成分:根含反癸烯2三炔4,6,8酸甲酯、十三烯1五炔3,5,7,9,11,β谷甾醇。性味:《福建中草药》:
中药材“蒺藜苗”。别名:蒺藜蔓(《千金翼方》)。出处:《纲目》。化学成分:详
中药材“蒿枝七”。性味:淡,温。有小毒。功能主治:补气,止血。用于气虚,外用治外伤出血。用法用量:5钱;外用研粉撒收口。别名:飞蛾七。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
中药材“蒴莲”。别名:云龙党、过山参、土党参[海南]。性味:甘、微苦,凉。功能主治:滋补强壮,祛风湿,通经络。用于健脾胃,补肝肾。用法用量:0.5~1两。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