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落花生枝叶”。出处:《滇南本草》。化学成分:花生的地上部分含有多种挥发性成分,已确证的有:戊烯醇3、已醇、芳樟醇、α松油醇、牻牛儿醇。功能主治:①《滇南...
中药材“葛上亭长”。别名:毛角豆芫菁。生境分布:南方地区。化学成分:全虫含斑蝥素(cantharidin)。功能主治:皮肤发泡剂。备注:成虫为害大豆、葛、茄、大...
中药材“葛藟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0m以下的山地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台湾等地。原形态:葛藟 木质藤本。枝条细长,...
中药材“葛藟果实”。出处:《贵州草药》。性味:性平,味甘。功能主治:润肺止咳,清热凉血,消食。复方:①治咳嗽:葛藟果实三钱。煨水服。 ②治吐血:葛藟果实五钱。煨...
中药材“葎草”。别名:拉拉秧、拉拉藤、五爪龙、簕草、大叶五爪龙、拉狗蛋、割人藤。炮制:洗净,晒干,切碎用。性味:甘、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肺...
中药材“落花生”。别名:花生(《酉阳杂俎》),落花参(《滇南本草》),番豆、土露子(《物理小识》),长生果(《本经逢原》),落地松、地豆(《滇海虞衡志》),落地...
中药材“葛蔓”。别名:葛藤蔓(《卫生易简方》)。出处:《唐本草》。原形态:形态详
中药材“落马衣”。别名:马衣叶、假紫苏、土防风、四方茎、臭草、臭苏头、鸭儿蔑、防风草、秽草、大篾草、大羊古骚、排风草、臭苏、野苏麻、土藿香、野苏、野紫苏、猪麻苏...
中药材“葛粉”。出处:《开宝本草》。化学成分:葛粉的一般分析为淀粉76.144%,蛋白质0.082%,纤维素0.36%,灰分0.224%和水分19.546%。归...
中药材“葛花”。性味:甘,平。功能主治:解酒止渴。用于酒醉烦渴。用法用量:1~3钱。别名:葛条花(《中药志》)。出处:《别录》。生境分布:主产湖南、河南、广东、...
中药材“落霜红”。别名:猫秋子草、毛仔树。性味:甘、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烧烫伤,创伤出血,疮疖溃疡,肺痈。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
中药材“葱汁”。别名:葱苒(陶弘景),葱涕(《千金·食治》),空亭液(《石药尔雅》),葱涎(《百一选方》),葱油(《现代实用中药》)。出处:《别录》。性味:辛,...
中药材“落葵花”。出处:《国药的药理学》。功能主治:花汁为清血解毒药。解痘毒,又治乳头破裂。出处:出自《国药的药理学》。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m以...
中药材“葡萄根”。出处:《食疗本草》。化学成分:见
中药材“葱花”。出处:《本草图经》。功能主治:《海上集验方》:
中药材“董棕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长于海拔1000m或以下的热带地区,常见于向阳山谷密林中的湿润地带。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原形态:短...
中药材“葡萄藤叶”。出处:《纲目》。化学成分:茎含还原糖、蔗糖、淀粉、鞣质、黄酮类化合物。叶含酒石酸、苹果酸、草酸、延胡索酸、琥珀酸、柠檬酸、奎宁酸、莽草酸、甘...
中药材“葱白”。别名:大葱。性味:辛,温。功能主治:发汗解表,通阳,利尿。用于感冒头痛,鼻塞;外用治小便不利,痈疖肿毒。用法用量:0.3~1两;外用适量,捣烂敷...
中药材“葛藟汁”。出处:《本草拾遗》。生境分布:生长于山地灌丛内或林缘。分布湖北、江苏、浙江、江西、云南、广东等地。原形态:葛藟(《诗经》),又名:葛、柜鬯(《...
中药材“蒙古山萝卜”。出处:《内蒙古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分布内蒙古、东北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茎直立,平滑或生短毛。根生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