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莲须”。性状:本品呈线形。花药扭转,纵裂,长1.2~1.5cm,直径约0.1cm,淡黄色或棕黄色。花丝纤细,稍弯曲,长1.5~1.8cm,淡紫色。气微香...
中药材“莼”。别名:茆((诗经》),屏风(《楚辞》),凫葵(《毛诗传》),虊(《说文》),水葵(陆玑《诗疏》),水芹(《齐民要术》),露葵(《颜氏家训》),丝莼...
中药材“莸”。别名:边兰、方梗金钱草、野苋草,半枝莲、倒挂金钟。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地及路边。分布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原形态:多...
中药材“莲雾”。生境分布:广东、台湾及广西有栽培。原产马来西亚及印度。原形态:洋蒲桃,乔木,高12m。嫩枝压扁。叶对生;叶柄极短,长不过4mm;叶片薄革质,椭圆...
中药材“莲生桂子花”。别名:竹林标、刀口药[四川会理]。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消炎止痛,止血。用于乳腺炎,痈疖,痛经;外用治骨折,刀伤,湿疹,顽癣。用法用量:...
中药材“莳萝子”。别名:时美中(侯宁极《药谱》),莳萝椒(《本草蒙筌》),小茴香(《纲目》),瘪谷茴香(《本草正义》),土茴香(《中药志》)。出处:《海药本草》...
中药材“莲房”。别名:莲蓬。性状:本品呈倒圆锥状或漏斗状,多撕裂,直径5~8cm,高4.5~6cm。表面灰棕色至紫棕色,具细纵纹及皱纹,顶面有多数圆形孔穴,基部...
中药材“莺”。别名:黄鸟、仓庚(《诗经》),皇、商庚、鵹黄,楚雀(《尔雅》),青鸟(《左传》),鸧鹦(《易通卦验》),黄鹂鹠、黄莺、黄袍(陆玑《诗疏》),黄伯劳...
中药材“莿(木冬)”。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阴蔽的丛林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海南、广西等地。原形态:莿冬,灌木至小乔...
中药材“莽草根”。别名:红茴香根、老根、八角脚根、披针叶茴香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沿河两岸,阴湿沟谷两旁的混交林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江苏、安...
中药材“莲座革菌”。生境分布:生于树林内地上。性味:甘、平。功能主治:追风散寒,舒筋活络。备注:为山西太原“舒筋丸”原料之一。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阔叶林或针...
中药材“莲座蓟”。别名:食用蓟。生境分布:东北、内蒙古、新疆。性味:甘,凉。功能主治:散瘀消肿,排脓,托毒,止血。主治肺脓肿,疮痈肿毒,皮肤病,肝热,各种出血。...
中药材“菊花根”。别名:长生。原形态:菊 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茎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柔毛。叶互生;有短柄;叶片卵形至披针形,长515cm,羽状浅裂或...
中药材“菜蓟”。别名:食托菜蓟、洋蓟、朝蓟。出处:始载于《江苏植物志》。生境分布:我国北京、陕西、江苏、广东常有栽培。原产地中海地区。原形态:菜蓟 多年生草本,...
中药材“菊芋”。别名:洋姜。生境分布:华北、华东有栽培。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接骨。主治热病,肠热泻血,跌打骨伤。用法用量:块根1只,生嚼服下;外用鲜茎、叶捣烂敷...
中药材“菜子七”。别名:白花石芥菜。性味:辛,温。功能主治:解痉镇咳,活血止痛。用于百日咳,跌打损伤。用法用量:3~5钱。出处:《全展选编·传染病》。生境分布:...
中药材“菜板”。别名:节节花、山泽兰、大青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m左右的山谷沟边或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福建、广东、广西、西藏等...
中药材“菊花脑”。别名:菊花菜、连梗野菊、田边菊。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分布于江苏、上海。南京地区有栽培。原形态:菊花脑 多年生草本,高309...
中药材“菊架豆”。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1002900m林下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藏。原形态:丽江土圞儿 多...
中药材“菘菜”。别名:白菜(《饮膳正要》),夏菘(《农政全书》),小白菜、江门白菜(《广州植物志》),油白菜(《苏南种子植物》)。出处:《本草经集注》。生境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