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莪术”。别名:温莪术、蓬莪术、山姜黄、芋儿七、臭屎姜。性状:蓬莪术:呈卵圆形、长卵形、圆锥形或长纺锤形,顶端多钝尖,基部钝圆,长2~8cm,直径1.5~...
中药材“莠狗尾草”。别名:狗尾草。生境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性味:淡,凉。功能主治:清血解毒。主治急性结膜炎,阳黄,痈疔。用法用量:1两;外用全草捣烂敷...
中药材“莕菜”。别名:莲叶莕菜、大紫背浮萍、水葵、水镜草、水荷叶。性味:辛,寒。功能主治:发汗、透疹、清热、利尿。用于感冒发热无汗,麻疹透发不畅,荨麻疹,水肿,...
中药材“莱菔子”。别名:萝卜子。性状:本品呈类卵圆形或椭圆形,稍扁,长2.5~4mm,宽2~3mm。表面黄棕色、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深棕色圆形种脐,一侧有数条...
中药材“荷苞花”。别名:赖桐花、贞桐花(《南方草木状》),百日红(《洛阳花木记》),洋海棠(《植物名实图考》),合包花(《草木便方》),状元红(《广州植物志》)...
中药材“莲子心”。别名:莲心。性状:本品略呈细棒状,长1~1.4cm,直径约0.2cm。幼叶绿色,一长一短,卷成箭形,先端向下反折,两幼叶间可见细小胚芽。胚根圆...
中药材“莨菪叶”。别名:铃铛草(《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麻性草(《湖南药物志》)。出处:《科学的民间药草》。性状:干燥叶大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呈长卵形或三角状卵...
中药材“荷苞花根”。别名:红苓蔃(《岭南采药录》)。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性味:苦,寒。 ①《陆川本草》:
中药材“莱菔叶”。别名:萝卜杆(《滇南本草》),莱菔菜(《本草从新)》,萝卜缨(《本草再新》),莱菔甲(《现代实用中药》),萝卜甲(《江苏植药志》)。出处:《唐...
中药材“莙荙子”。别名:菾菜子(《食疗本草》)。出处:《纲目》。功能主治:孟诜:
中药材“莙荙菜”。别名:菾菜(《别录》),甜菜(《日华子本草》),牛皮菜(《滇南本草》),石菜(《本草求原》),杓菜、猪牳菜(《广州植物志》),光菜(《中国蔬菜...
中药材“莲子”。别名:莲肉、莲米。性状:本品略呈椭圆形或类球形,长1.2~1.8cm,直径0.8~1.4cm。表面浅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细纵纹和较宽的脉纹。一端中...
中药材“莲蓬草”。别名:橐吾、独脚莲(《质问本草》),荷叶术、荷叶三七、岩红、独足莲、铁铜盘。野金瓜(《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出处:《福建民间草药》。生境分布:...
中药材“莴苣子”。别名:苣蕂子(《河北药材》),白苣子(《山西中药志》)。出处:《纲目》。生境分布:产于河北,山西等地。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中药材“莲雾根”。原形态:洋蒲桃,乔木,高12m。嫩枝压扁。叶对生;叶柄极短,长不过4mm;叶片薄革质,椭圆形至长圆形,长1022cm,宽68cm,先端钝或稍尖...
中药材“莲花”。别名:菡萏(《诗经》),荷花(《毛诗传》),水花(崔豹《古今注》)。出处:《日华子本草》。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性状:干燥花蕾呈圆锥形,...
中药材“莽草”。别名:芒草(《山海经》),葞、春草(《尔雅》),菵草(陶弘景),石桂、红桂(《梦溪笔谈》),鼠莽(《纲目》)。出处:《本经》。炮制:《雷公炮炙论...
中药材“莳萝苗”。出处:出自《本草纲目》。原形态:一年生草本,稀为二年生,高60120cm。全株无毛,有强烈火香气。茎单一,直立,径0.51.5cm。基生叶有柄...
中药材“莲衣”。别名:莲皮(《本草再新》)。出处:《药品化义》。归经:《本草再新》:
中药材“莴苣”。别名:莴苣菜(《肘后方》),千金菜(《清异录》),莴笋(《滇南本草》),莴菜(《纲目》),蕂菜(《河北药材》)。出处:《食疗本草》。生境分布: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