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荚果蕨贯众”。别名:野鸡膀子、小叶贯众。生境分布:生于林下或山谷阴湿处。产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四川、西藏。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lm。叶簇生,二型,营...
中药材“荚囊蕨”。别名:篦子草、天鹅抱蛋、锯草、梳子草、铁蕨萁。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800m的干旱石灰岩壁上。...
中药材“荚蒾”。别名:酸汤杆、苦柴子。性味:枝、叶:酸,微寒。 根:辛、涩,微寒。功能主治:枝、叶: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用于疔疮发热,风热感冒;外用治过敏性皮炎...
中药材“荛花”。别名:山皮条、白色矮陀陀、半边梅、竹腊皮、铁扇子。生境分布:云南、湖南、湖北、江西、陕西。性味:辛,温。功能主治: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收敛。主治...
中药材“荞麦秸”。出处:《纲目》。化学成分:全草含芸香甙、槲皮素、咖啡酸。尚含对光敏感物质。 籽苗含荭草素、异荭草素、牡荆素、肥皂草素、芸香甙、槲皮素、矢车菊素...
中药材“荚蒾根”。原形态:荚蒾 落叶灌木,高达3m。树皮灰褐色;科长芽由2对鳞片包被;嫩枝被星状毛。叶对生;叶柄长1015cm;叶宽倒卵形、倒卵形或宽卵形,长3...
中药材“荠菜花”。别名:地米花(《贵州民间方药集》)。出处:《履巉岩本草》。性味:《履巉岩本草》:
中药材“荛花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石壁隙缝或山坡沟边较潮湿外,也有栽培者。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江西、湖北、湖南、云南、西藏等地。原形态:荛花 落...
中药材“荠菜”。别名:枕头草、粽子菜、三角草、荠荠菜、菱角菜、地菜、上巳菜。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肾结核尿血,产后子宫出血,月经过多,...
中药材“荔枝藤”。别名:红叶藤、红叶秋树、牛见愁(《广州植物志》),牛栓藤(《广西植物名录》)。出处:《陆川本草》。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干燥地方或灌木丛中,攀援树...
中药材“荜澄茄”。性状:本品呈类球形,直径4~6mm。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有网状皱纹。基部偶有宿萼及细果梗。除去外皮可见硬脆的果核,种子1,子叶2,黄棕色,富油...
中药材“药用狗牙花”。生境分布:广东、海南。功能主治:主治腹痛。用法用量:3~5钱,水煎服。别名:山辣椒树、狗牙花。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800m的...
中药材“荜茇”。别名:荜拔、鼠尾。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稍弯曲,由多数小浆果集合而成,长1.5~3.5cm,直径0.3~0.5cm。表面黑褐色或棕色,有斜向排列整...
中药材“荷包牡丹根”。别名:土当归(《纲目拾遗》)。出处:《汪连仕采药书》。生境分布:东北、西北、华北及云南均有栽培。原形态:荷包牡丹(《花镜》),又名:鱼儿牡...
中药材“荨麻根”。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性味:《文山中草药》:
中药材“荡皮参”。别名:乌虫参、乌参、红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时背面为暗褐色,老年个体色常较深,幼小个体常带紫褐色。腹面色较淡。多生活于石堆间水洼中幼体常...
中药材“荠薴”。别名:臭苏、青白苏。出处:出自《唐本草》。 1.《本草图经》:陈藏器谓荠薴自是一物,非水苏。水苏叶有雁齿,气香而辛,荠薴叶上有毛,稍长,气臭。 ...
中药材“荷叶蒂”。别名:荷鼻(《本草拾遗》),莲蒂(《岭南采药录》)。出处:《本草拾遗》。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于江苏。性状:干燥的叶蒂,多剪成类圆...
中药材“药鼠李实”。别名:清泻鼠李。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1400m的山地河谷或山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在新疆北部。原形态:药鼠李 灌木或小乔...
中药材“药茴香”。生境分布:陕西。化学成分:种子含欧芹酸(petroselinic acid)-油酸及亚麻仁油酸。性味:甘、辛,温。功能主治:温中理气,健脾燥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