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药绿柴”。出处:始载于《叶三多生药学》。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缘、河岸或湖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新疆北部。原形态:欧鼠李,灌木或小乔木,高达7m。小...
中药材“荭草花”。别名:水荭花(《摘元方》)。出处:《纲目》。性状:干燥花序,花多数,攒簇成穗,花被5瓣,淡红色或带白色,初开时常呈扁形的半开放状态。功能主治:...
中药材“荨麻”。别名:寻麻(《益部方物略记》),蝎子草(《人海记》)。出处:《本草图经》。原形态:①麻叶荨麻,又名:焮麻。 多年生草本。茎高达150厘米,有棱,...
中药材“荭草根”。别名:水红花根、红蓼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路旁和水边湿地。 资源分布:除西藏自治区外,分布几遍全国。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l3m。茎直立...
中药材“药芹菜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000m的荫蔽潮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一年生草本。叶全部基生;叶柄细长,...
中药材“药用倒提壶”。出处:《新疆中草药手册》。生境分布:生于山地、草丛。分布新疆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全株粗糙。根圆锥形,表皮黑褐色,...
中药材“荭草”。性味:辛,温。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用法用量:0.5~1两。别名:游龙(《诗经》),茏古(《尔雅》),红草(《...
中药材“荷梗”。归经:入肝、脾、胃经。性味:微苦,平。功能主治:清暑,宽中理气。用于中暑头昏,胸闷,气滞。用法用量:1~3钱。别名:藕杆(《随息居饮食谱》)。出...
中药材“荷叶”。性状:本品呈半圆形或折扇形,展开后呈类圆形,全缘或稍呈波状,直径20~50cm。上表面深绿色或黄绿色,较粗糙;下表面淡灰棕色,较光滑,有粗脉21...
中药材“荩草”。别名:绿竹、马耳草、马耳朵草、中亚荩草。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化学成分:含马耳草素arthraxin C21H16O9。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
中药材“荷叶金钱”。别名:水猪毛七。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m左右的低山区阴湿的岩石上及石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的石柱、涪陵及重庆的万县等地。原...
中药材“荷秋藤”。别名:石龙藤、五中土。生境分布:广东、广西、云南。功能主治:主治跌打刀伤。别名:剑叶球兰、五中土、大叶石仙桃、石龙藤。出处:始载于《广西药植名...
中药材“药用小阴地蕨”。别名:蕨萁细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2100m的竹林或灌丛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南川、天全、丹巴等地,为四川特有...
中药材“莱菔”。别名:荚、芦萉(《尔雅》),芦菔、荠根(《说文》),罗服(《潜夫论》),萝瓝(《汉书》晋灼注),雹葖(《经典释文》),紫菘(《唐本草》,萝卜(孟...
中药材“莲座叶通泉草”。别名:小仙桃草。生境分布:四川、云南。性味:苦、微涩,凉。功能主治:消炎,清热,润肺止咳。主治感冒头痛,鼻塞,黄疸型肝炎,肺热咳嗽。用法...
中药材“莨菪根”。出处:《纲目》。毒性:莨菪根外形颇似胡萝卜,常杂长于葫萝卜地内,故有误食中毒者。其临床表现以精神症状为主。曾报道8例生食或熟食
中药材“荸荠”。别名:马蹄、乌芋、地栗、地梨、苾荠、通天草[浙江杭州]。性味:球茎:甘,平。 地上全草:苦,平。功能主治:球茎:清热止渴,利湿化痰,降血压。用于...
中药材“莎草”。别名:莎随(《大戴礼记》),侯莎(《尔雅》),地毛(《广雅》),山莎(《纂文》),回头青(《清异录》),香头草(《广州植物志》),野韭菜,猪荸荠...
中药材“莎草蕨”。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分类学报》。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m左右的低山丘陵干瘠砂壤土疏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岛等地。原形...
中药材“荷莲豆菜”。别名:团叶鹅儿肠、地花生、痞子草(《贵州民间药物》),荷连豆、水青草、青蛇仔、有米菜(《海南植物志》),串钱草、水荷兰、水流冰、青钱草(《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