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蟑螂”。别名:偷油婆、蜚蠊。性味:咸,寒。有小毒。功能主治:散瘀消结,解毒利尿。用于咽喉痛,扁桃体炎,小儿疳积,肝硬化腹水,小便不利;外用治蛇虫咬伤,痈...
中药材“蟹爪”。出处:《本草经集注》。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中药材“蟛蜞菊”。别名:黄花蟛蜞草、黄花墨菜、黄花龙舌草、田黄菊、卤地菊。性味:甘、微酸,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凉血平肝。用于预防麻疹,感冒发热,白...
中药材“螃蟹甲”。别名:露木、露木尔。性味:甘,平。功能主治:镇咳化痰,清热凉血。用于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并治久疮不愈。用法用量:1~3钱。别名:露木尔(藏名)...
中药材“蟹”。别名:郭索(《太玄经》),蛫(《说文》),蜅(《广雅》),蜅觜(《玉篇》),螃蟹(《蟹谱》),毛蟹、稻蟹(《医林纂要》),垪钳(《陆川本草》)。出...
中药材“螳螂跌打”。别名:硬骨散。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生境分布:附生于石上或树上。分布云南、广西等地。原形态:常绿附生藤本,节上生气根。茎多分枝,有节。...
中药材“蟋蟀”。别名: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性味:辛、咸,温。有毒。注意:体虚及孕妇忌服。功能主治:利尿,破血。用于水肿,小便不通,尿路结石,肝硬化...
中药材“螺厣草”。别名:飞龙鳞、石耳垂、石瓜子、瓜子莲、猫龙草、镜面草。性味:甘、微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润肺止咳。用于肺热咳嗽,肺脓肿,肺结核...
中药材“螳螂”。别名:不过、蟷蠰、薁洀貈、蛑(《尔雅》),蚀肬(《本经》),髦(《方言》),蚚父(《说文》),天马(《吕氏春秋》高诱注),螗螂、石螂(《尔雅》郭...
中药材“蟹爪兰”。别名:蟹足霸王鞭、锦上添花。出处:始载于《广州植物志》。生境分布:南北各公园有栽培。原形态:肉质植物,常呈灌木状,多分枝。花茎木质化,稍圆柱状...
中药材“螲蟷”。别名:土蜘蛛、蛈蝪(《尔雅》),颠蟷虫(《本草拾遗》),蛈母(《纲目》)。出处:《本草拾遗》。原形态:体长椭圆形,长约1厘米余。全身黑褐色。头胸...
中药材“蟒蛇草”。别名:南山生母、无茎苣苔。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600m的山谷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南、广西和贵州。原形态:蟒蛇草 多年生矮小草...
中药材“蟾蜍”。别名:苦蠪(《别录》),蟾(《药性论》),虾蟆(《本草衍义》),蚵蚾(《全婴方论》),癞虾蟆、石蚌(《本草蒙筌》),癞格宝(《贵州民间方药集》)...
中药材“血沟丹”。别名:土黄芩、一麻消。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沟谷边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原形态:柳叶红茎黄芩,多年生草本,高2550cm...
中药材“血当归”。别名:牛西西、乳突叶酸模、红筋大黄、金不换、土大黄、止血草、化血莲、散血七、血丝大黄。药理作用:1.止血作用 由本品中提取的血当归甲素(磷酸铵...
中药材“蠵龟血”。出处:《纲目》。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中药材“血党”。别名:珍珠盖伞、假血党、大巴戟、石狮子、铁郎伞、美女怀胎、散血丹、小罗伞、小凉伞、斑叶朱砂根、活血胎、腺点紫金牛、郎伞、铁雨伞。生境分布:生态环...
中药材“血桐”。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常生于海滩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南部。原形态:莲叶桐常绿乔木。树皮光滑。单叶互生;叶柄长约25cm,盾状着生;叶片心状圆...
中药材“蠮螉”。别名:细腰蜂(《庄子》),蒲卢(《毛诗传》),土蜂(《广雅》),缸瓦蜂(《本草求原》)。出处:《本经》。原形态:蜾臝(《诗经》) 体青黑色,长约...
中药材“血水草根”。别名:广扁线、捆仙绳。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2200m的山谷、溪边、林下阴湿肥沃地,常成片生长。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