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粗毛蹄盖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沟边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植株高3050cm。根茎直立。叶丛生;叶柄长10...
中药材“粗茎罗锅底”。别名:锣锅底、蛇莲、曲莲。原形态:攀缘草本。块根扁圆形,重可达数十斤,茎可长达24(10)m,径达10mm,多分枝,近无毛。叶互生;叶柄纤...
中药材“粗皮蛙”。别名:癞皮蛙。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常栖息于山区冷水溪边的乱石堆、岩石缝隙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
中药材“粪箕笃”。别名:犁壁藤、千金藤、田鸡草、铁板膏药草。性味:微苦、涩,平。注意:孕妇忌服。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肾盂肾炎,膀胱炎,慢性肾炎,肠...
中药材“粤瓦韦”。别名:小金刀、叶下子、大茅镰、骨牌伸筋、独立枝生、剑丹、一枝枪。出处:始载于《中国蕨类植物图谱》。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树干或岩石上。 ...
中药材“粟米”。别名:白梁粟、粢米(陶弘景),粟谷(《齐民要术》),小米(《本草蒙筌》),硬粟(《医学入门》),籼粟(《纲目》),谷子、寒粟(《植物名实图考》)...
中药材“粗灰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盐碱滩草地上,秋季散生。 资源分布:分布于内蒙古、新疆等地。原形态:包被生于菌柄顶端,褐黄色、赭褐色,直径35cm,表...
中药材“粘人花”。别名:饿蚂蝗、黄粘粑草(《贵州民间药物》),野豆子、牛巴嘴(《四川中药志》),山蚂蝗、过路黄(《云南中草药》),瓦子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中药材“粘人花根”。出处:《贵州民间药物》。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中药材“粟米草”。别名:四月飞、瓜仔草、瓜疮草。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用于腹痛泻泄,感冒咳嗽,皮肤风疹;外用治眼结膜炎,疮疖肿毒。用法用量:0...
中药材“粗榧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至广东、广西,西至甘肃、陕西、河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至广东、广西,西...
中药材“粟米泔汁”。出处:《唐本草》。注意:《本草拾遗》:
中药材“糙叶水苎麻”。出处:始载于《中国树木分类学》。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m左右的山坡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
中药材“糖芥”。别名:冈托巴(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生境分布:生沙地、向阳山坡。分布西藏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茎直立,具棱,全...
中药材“糙叶千里光”。别名:毛叶红杆草。生境分布:四川、云南。性味:苦、辛,平。功能主治:健胃消炎。主治喉炎,扁桃体炎,胃痛,腹胀。外治湿疹,皮疹。用法用量:3...
中药材“糯稻根”。别名:糯谷根、糯稻草根。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养阴,止汗,健胃。用于自汗,盗汗,肝炎。用法用量:1~3两。别名:糯稻根须、稻根须、糯谷根、糯...
中药材“糙叶树皮”。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路旁、河边,常与朴树、栎树等混生。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西南及山西、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落叶...
中药材“粳米”。别名:白米。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功能主治:温中和胃,益气止泄。主治烦躁口渴,赤痢热躁,伤暑发热。用法用量:0.3~1两。别名:大米(《滇南本草》...
中药材“糙苏”。别名:大叶糙苏、山苏子[内蒙古]、续断[宁夏]、山芝麻。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活络,强筋壮骨,消肿。用于感冒,风湿关节痛,腰痛,跌打损伤,...
中药材“糯米藤”。别名:捆仙绳(《天宝本草》),糯米菜(《峨嵋药植》),糯米草、米浆藤(《贵州民间方药集》),生扯拢、筲箕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铁箍蔓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