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竹根七”。别名:竹根参、竹节七、牛尾七(《陕西中草药》)。出处:《陕西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深谷林下近流水处。分布我国中部及西南部。产于陕西、四川。原...
中药材“竹荪”。别名:竹蓐、竹肉、竹菰、竹蕈。出处:1。本品以竹蓐之名始载于《食疗本草》,云:“慈竹林夏月逢雨,滴汁着地生蓐,似鹿角,白色,可食。”2.《酉阳杂...
中药材“竹茹”。性状:本品为卷曲成团的不规则丝条或呈长条形薄片状。宽窄厚薄不等,浅绿色或黄绿色。体轻松,质柔韧,有弹性。气微,味淡。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中药材“竹砂仁”。别名:竹果、竹红菌、竹花、竹生小肉座菌。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箭竹的节间或近节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四川、西藏等地。原形态:子座近半球...
中药材“竹节香附”。别名:两头尖(《品汇精要》),草乌喙(《药材资料汇编》)。出处:《中药志》。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下。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
中药材“竹象鼻虫”。别名:竹象。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竽竹林中。成虫5月底出现,68月日子盛,在土室内越冬。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
中药材“竹沥”。炮制:将新竹去节劈开,置火上烧之,收集两端滴出之汁,即为竹沥。性味:甘,凉。功能主治:清热豁痰。用于中风痰壅,肺热喘咳,热病烦躁。用法用量:0....
中药材“竹鱼”。别名:足鱼(《医林纂要》),野鲮鱼(《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边类》)。出处:《纲目》。生境分布:分布长江上游和中游的支流上游,以及珠江上游等处。原...
中药材“竹柏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散生于低海拔常绿阔叶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原形态:常绿乔木,高达20...
中药材“竹蠹虫蛀末”。别名:竹蛀屑(《圣惠方》)。出处:《纲目》。功能主治:《纲门》:
中药材“竹节草”。别名:竹节菜、翠蝴蝶、翠娥眉、笪竹花、倭青草(《救荒本草》),竹菜、鸭跖草(《岭南采药录》)。出处:《生草药性备要》。生境分布:生于阴湿之地。...
中药材“竹节树”。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的山地林中及沿海岛屿。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原形态:小乔木,高可达12m。茎基部有板状...
中药材“算盘七”。别名:竹林消、女楂、腋花扭柄花。生境分布:云南、西藏。性味:甘、淡,寒。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健脾和胃。主治肺热咳嗽,脾胃不和,心慌、气短,筋骨...
中药材“筋骨散”。性味:苦、微辛,微温。功能主治:祛风湿,强筋骨,止痛。用于脉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筋骨疼痛,腰痛,胃痛,吐血。用法用量:0.5~1两,水煎服。除...
中药材“竹鸡”。别名:山菌子(《本草拾遗》),鸡头鹘(《东坡诗集》),泥滑滑(《纲目》),竹鹧鸪(《中国动物图谱·鸟类》)。出处:汪颖《食物本草》。生境分布:分...
中药材“算盘子叶”。出处:《江西民间草药》。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中药材“竹(鼠留)子油”。别名:竹鼠。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于山坡竹林的洞穴中营地下生活夜晚活动,喜食竹子的地下茎,也吃竹笋及其他植...
中药材“箬叶”。别名:辽叶(《纲目》)。出处:《纲目》。生境分布:分布长江流域等地。原形态:箬竹,又名:篃竹。 秆高约75厘米。直径4~5毫米,圆筒形或顶端节间...
中药材“竻慈姑”。别名:天河芋(《岭南采药录》),刺芋(《广州植物志》),水竻钩(《陆川本草》),勒蒙、竻芋、竻藕(《南宁市药物志》)。出处:《岭南采药录》。生...
中药材“笔罗子”。别名:野枇杷、粗糠柴。生境分布: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性味:酸,平。功能主治:解毒,利水,消肿。主治水肿腹胀,无名肿毒,蛇咬伤。用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