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紫珠”。别名:紫珠草、止血草。性味:苦、涩,平。功能主治:止血,散瘀,消炎。用于衄血,咯血,胃肠出血,子宫出血,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
中药材“紫背草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缘草丛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贵州西部及云南等地。原形态:紫背千里光 多年生草本,高2070cm。须根多数...
中药材“紫油木叶”。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河谷地带。分布云南、四川等地。原形态:清香木,又名:梅江(傣名)。 常绿乔木,高约15~20...
中药材“紫芋”。别名:水芋、野芋子、东南芋、老虎广菜。出处:《新修本草》载:“芋有6种……白芋、真芋、禅芋、紫芋,并毒少,正可蒸煮啖之,又宜冷啖,疗热止渴。”这...
中药材“紫背草”。别名:紫背鹿含草、紫背天葵、紫背鹿衔草、反背红、草本及背红、天青地红、老母猪花头、反背绿丸。出处:紫背草始载于《滇南本草》,原名紫背天葵草,云...
中药材“紫背绿”。别名:紫绿西南紫金牛。生境分布:广西、云南。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咽喉肿痛,心胃气痛。用法用量...
中药材“紫竹根”。出处:《草木便方》。生境分布:通常栽培于庭院。原形态:紫竹,又名:乌竹(《汝南圃史》),黑竹(《草木便方》),水竹子。 秆高3~5米,亦有高至...
中药材“紫花络石”。别名:掰掰果、牛角藤、车藤、藤杜仲[湖南]。生境分布:华东、华中、华南、西南。性味:辛、微苦,温。有毒。功能主治:解表发汗,通经活络,止痛。...
中药材“紫背金盘草”。别名:破血丹、筋骨草、石灰菜、九味草、散瘀草、散血丹、退血草、散血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2300m的草地、林内及阳坡地。 ...
中药材“紫红鞭”。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502300m的山坡、路旁或稀疏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西部、云南等地。原形态:锥花莸 ,攀...
中药材“紫河车”。别名:胎盘、衣胞、胎衣。性状:本品呈圆形或碟状椭圆形,直径9~15cm,厚薄不一。黄色或黄棕色,一面凹凸不平,有不规则沟纹,另一面较平滑,常附...
中药材“紫花卫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3000m山地丛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紫花卫矛 灌木,高达5...
中药材“紫茎牙痛草”。别名:松毛杆、草连翘、疳积药、牙痛草、翼茎草、鱼邦草。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平肝,消肿止痛。用于急、慢性肝炎,胃肠炎,口腔炎,咽喉肿...
中药材“紫苏梗”。别名:苏梗。性状:本品呈方柱形,四棱钝圆,长短不一,直径0.5~1.5cm。表面紫棕色或暗紫色,四面有纵沟及细纵纹,节部稍膨大,有对生的枝痕和...
中药材“紫茉莉叶”。出处:《峨嵋药植》。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中药材“紫荆木”。出处:《开宝本草》。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中药材“紫花鱼灯草”。别名:断肠草(《草木便方》),羊不吃(《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生境分布:生丘陵林下、沟边或多石处,路边或村落附...
中药材“紫苏苞”。出处:《本草逢原》。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中药材“紫菀”。别名:紫苑、小辫儿、夹板菜、驴耳朵菜、软紫菀。性状:本品根茎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顶端有茎、叶的残基,质稍硬。根茎簇生多数细根,长3~15cm...
中药材“紫苏叶”。别名:苏叶。性状:本品叶片多皱缩卷曲、碎破,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11cm,宽2.5~9cm。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