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沙旋复花”。别名:绞蛆爬(《内蒙古中草药》),秃女子草、黄喇嘛、黄花蒿、蓼子朴(《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额勒森阿拉坦都拉苏(蒙名)。出处:《中国沙漠...
中药材“沙棘豆”。别名:砂珍棘豆、泡泡草。生境分布: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消食健脾。主治小儿消化不良。用法用量:0.5~1两,...
中药材“沙参”。别名:南沙参、泡参、泡沙参。生境分布:1、四叶沙参(轮叶沙参) 生于山野阴坡草丛中、林缘或路边。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
中药材“江珧柱”。别名:马甲柱(《闽中海错疏》),角带子(《本草求原》)。出处:《本草从新》。生境分布:生活于浅海泥沙底。我国南北沿海都有分布。原形态:栉江珧(...
中药材“沙枣”。别名:银柳、桂香柳、牙格达、红豆、则给德毛道[蒙名]、吉格代[维名]。性味:树皮:酸、微苦,凉。果实:酸、微甘,凉。功能主治:树皮:清热凉血,收...
中药材“沙拐枣”。别名:头发草。生境分布: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性味:苦、涩,温。功能主治:小便混浊:根0.5~1两,水煎服。 皮肤皲裂:全草调油膏外涂或煎...
中药材“江蓠”。别名:龙须菜、海菜、线菜、海粉干、海面线、竹筒菜、蚝菜、发菜、粉菜。出处:江蓠又名龙须菜。 1.《纲目》菜部云:“龙须菜,生东南海边石上,丛生,...
中药材“沙生风毛菊”。出处:始载于《甘肃中草药手册》。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3004300m的山坡、砂地、干河滩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西藏等...
中药材“沙柳”。别名:筐柳、降马[藏名]。生境分布:内蒙古、河北、陕西、山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性味:辛、甘,温。功能主治:解表祛风。主治麻疹初起,斑疹不...
中药材“沙枣花”。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含山柰酚,花白素,脂肪油0.3%,少量挥发油。性味:味甘涩,性温。功能主治:止咳,平喘。复方:治慢性...
中药材“沉香”。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块、片状或盔帽状,有的为小碎块。表面凹凸不平,有刀痕,偶有孔洞,可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孔洞及凹窝表面多呈朽木状...
中药材“江珧壳”。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低潮线附的至水深3040m的泥沙质海底。以贝壳的前端插入泥沙内,仅后端1/3露出沙面。生殖期59月间,雌雄异体,性成...
中药材“沙枣树皮”。出处:《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化学成分:茎皮和枝含胡颓子碱满0.1%、四氢哈尔醇0.05%、2甲基四氢哈尔醇0.001%、哈尔满、二氢哈尔满和...
中药材“河口莲座蕨”。别名:河口观音座莲。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m左右的林瑕沟边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东南部。原形态...
中药材“没食子”。别名:墨石子(《雷公炮炙论》),无食子(《药性论》),没石子(《子母秘录》),无石子(《酉阳杂俎》),麻茶泽(《方舆志》)。出处:《海药本草》...
中药材“油柑叶”。别名:丝叶(《岭南采药录》),余甘子叶(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岭南采药录》。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中药材“油棕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我国台湾、海南及云南热带地区有栽培。 资源分布:原产非洲热带地区。原形态:油棕,直立乔木,高达10m或更高,直径达50cm...
中药材“油桐子”。别名:桐子(《纲目》),桐油树子(《岭南采药录》),高桐子(《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油桐果(《福建民间草药》)。出处:《纲目》。生境分布:喜生...
中药材“没药”。别名:末药、明没药。性状:初渗出的为黄白色液体,在空气中逐渐变成为红棕色硬块。炮制:原药捣碎,炒至焦黑色,待部分挥发油挥发后,稍冷,捣成小块即成...
中药材“油杉”。别名:杜松、唐杉、松罗、水松。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200m的沿海山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