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栗毛球”。别名:栗毛壳(《唐本草》),栗刺壳(《日用本草》),风栗壳(《广东中药》Ⅱ),板栗壳斗(江西《草药手册》)。出处:《纲目》。功能主治:治丹毒,...
中药材“树花”。别名:白参、天花菌、八担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阔叶树或针叶树的倒木、枯立木、原木、伐桩及木材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
中药材“树葱”。别名:石葱、蜈蚣草、毛兰。性味:苦,凉。注意:孕妇忌服。功能主治:活血散瘀,解毒消肿。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痈疮疖肿,烧烫伤,药物(水马桑、蕈类、...
中药材“核子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200m的山地林中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四川等地。原形态:核子木 灌本,直立或外倾,高25m...
中药材“栝楼”。别名:果裸(《诗经》),王菩(《吕氏春秋》),地楼(《本经》),泽巨、泽冶(《吴普本草》),王白(《广雅》),天瓜(《尔雅》郭璞注),萯(《穆天...
中药材“栗叶”。出处:《滇南本草》。功能主治:①《滇南本草》:
中药材“栗树皮”。别名:栗树白皮(《唐本草》)。出处:《食疗本草》。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中药材“栗寄生”。别名:柃寄生、螃蟹脚、吊兰、胡龙须、方叶子、樟木寄生、油茶寄生、梅子寄生、三稔寄生。出处:栗寄生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云:
中药材“栲栗果壳”。别名:锥栗壳。出处:出自《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喜温暖湿润,常生于海拔2001500m的山地或谷地,与常绿阔叶林混交,有...
中药材“栝楼子”。别名:瓜蒌仁(《丹溪心法》),栝楼仁(《药性类明》)。出处:《本草经集注》。原形态:①栝楼,详
中药材“树萝卜”。别名:葫芦暗消、陆次、猴子板凳、瘿袋花。性味:涩、淡,凉。功能主治:散瘀止痛,利尿消肿。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疼痛,胃痛,肝炎,水肿,无名肿毒。外...
中药材“栗花”。出处:《日用本草》。化学成分:花含精氨酸。性味:①《滇南本草》:
中药材“栲栗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喜温暖湿润,常生于海拔2001500m的山地或谷地,与常绿阔叶林混交,有时与马尾松混交形成混交林。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
中药材“栗树根”。出处:汪颖《食物本草》。性味:《四川中药志》:
中药材“桂花子”。别名:桂花树子、四季桂子(《江苏药材志》)。出处:《江苏药材志》。生境分布:主产江苏。性状:干燥果实呈长卵形或椭圆形,长1.5~2厘米,直径7...
中药材“桃儿七果”。别名:墨地、八月瓜、鸡嗉台果。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3000m的山地草丛中或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陕西、甘肃、青海、云...
中药材“桂花枝”。别名:土桂枝。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多有栽培。原产我国西南部。原形态:常绿乔木或灌木,最高可达18m。树皮灰褐色。小枝黄褐色,无毛。叶对生,叶柄长...
中药材“桂叶素馨”。别名:大黑骨头、岭南茉莉。生境分布: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炎利尿,消肿散瘀。主治痢疾,尿路感染,膀胱炎...
中药材“桃儿七”。别名:桃耳七、小叶莲。性味:苦,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止咳止痛,活血解毒。用于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心胃痛,风寒咳嗽,月经不调,解铁棒锤中毒...
中药材“桂花跌打”。别名:山皮条、桂花叶子兰、毛花瑞香。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辛,温。有毒。注意:孕妇忌服。有毒慎用。功能主治:镇痛,散瘀,舒筋活络,祛风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