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栀子叶”。别名:黄枝叶(《生草药性备要》)。出处:《本草求原》。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中药材“树五加”。出处:《峨嵋药植》。生境分布:生长于灌木丛或杂林中。分布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原形态:异叶梁王茶,又名:梁王茶。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
中药材“栎叶槲蕨”。别名:树上槲蕨、树骨碎补。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缘、路旁的老树干上或季雨林的树干上及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
中药材“栀子花”。别名:山栀花(《纲目》),野桂花、白蟾花、雀舌花(《滇南本草》整理本)。出处:《滇南本草》。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中药材“树腰子”。出处:《植物名实图考》。生境分布:常生于灌木林中,村边溪边亦习见。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原形态:楝叶吴茱萸,又名:红花树...
中药材“栀子”。别名:黄栀子、黄果树、山栀子、红枝子。性状:本品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5~3.5cm,直径1~1.5cm。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
中药材“树地瓜根”。别名:牛奶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300m的山地林中成水边灌丛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南部、四川、贵州、云南。原形态:灌木...
中药材“树火麻”。别名:电树、憨掌。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生境分布:生于竹林边或山上树林中。分布云南等地。原形态:乔木,树皮灰白色,高5~10米。叶纸质,...
中药材“柿饼”。别名:干柿(《日华子本草》),柿花(《纲目》),柿干(《本草备要》)。出处:《日用本草》。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中药材“树救主”。别名:假八角、小花八角、土八角、野八角。生境分布:广东。性味:辛,温。注意:孕妇忌服;服药后觉牙浮、牙松、喉干,头晕等可用银花解毒。功能主治:...
中药材“树头发”。别名:黑龙须、银头发。性味:苦、涩,凉。注意:孕妇忌服。功能主治:止咳止痛,接骨消肿。用于肺结核;外用治骨折。用法用量:0.5~1钱;外用适量...
中药材“树地瓜”。别名:山枇杷、牛奶根、斑鸠食子、鸡眼睛。性味:根:涩,微咸。 果序托:甘,平。功能主治:根:清热解毒; 果序托:下乳。 用于痢疾,尿路感染,乳...
中药材“栀子根”。生境分布:主产于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原形态:山栀 常绿灌木,高12m。小枝绿色,幼时被毛,后近无毛。单叶对生,衡三叶轮生,叶柄短;托叶两片,...
中药材“树三角枫”。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2500m的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态:金沙槭 常绿乔木,高510m,稀15m。树皮...
中药材“栗荴”。出处:《纲目》。性味:《纲目》:
中药材“栝楼皮”。别名:栝楼壳(《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瓜壳(《四川中药志》)。出处:《雷公炮炙论》。生境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性状:干燥果皮通常卷成筒状...
中药材“栗壳”。出处:《食疗本草》。性味:《纲目》:
中药材“栲栗”。别名:锥栗、米锥栗、勒翠。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喜温暖湿润,常生于海拔2001500m的山地或谷地,与常绿阔叶林混交,有时与马尾松混交形成混交林。...
中药材“栗子”。别名:板栗(《唐本草》),栗果(《滇南本草》),大栗(《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千金·食治》。生境分布:分布辽宁、山东、山西、河北、河南、...
中药材“栗花灯心草”。别名:三头灯心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长于高山草坡。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态:栗色灯心草 多年生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