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南瓜子”。别名:北瓜子、窝瓜子。性味:甘,温。功能主治:驱虫。用于绦虫病,血吸虫病。用法用量:2~4两。备注:(1)南瓜蒂、南瓜根、南瓜藤性味均甘平。南...
中药材“南岭黄檀”。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
中药材“南烛叶”。别名:南烛枝叶(《开宝本草》)。出处:《本草新编》。生境分布:产江苏、浙江等地。性状:干燥叶呈长椭圆形至披针形,两端尖锐,边缘有疏细锯齿,多向...
中药材“南烛子”。别名:南烛。性味:微甘、酸。功能主治:强筋骨,益肾气。用于身体虚弱,脾虚久泄,梦遗滑精,赤白带下。用法用量:1~3钱。别名:乌饭果(《药材学》...
中药材“南瓜叶”。出处:《岭南草药志》。化学成分:含叶绿素。为天然食用色素。功能主治:治痢疾,疳积,创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两;或入散剂。外用:研末掺...
中药材“南瓜”。别名:麦瓜(《滇南本草》),番南瓜(《群芳谱》),番瓜(《本草求原》),倭瓜(《植物名汇》),北瓜、金冬瓜、冬瓜(《广州植物志》),伏瓜(《民间...
中药材“南板蓝叶”。别名:蓝靛叶、靛叶、大青叶。出处:南板蓝叶历代本草未见收载。但陶弘景在《别录》中记载:
中药材“南方六道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3700m的山坡灌丛、路边林下及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安徽、浙江、江西、...
中药材“南方荚蒾”。别名:火柴树、火斋、满山红、苍伴木。生境分布:台湾、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性味:苦,凉。功能主治:祛风清热,散瘀活血。 感冒,...
中药材“南瓜七”。别名:马蹄当归、八角乌。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低山区的田野、空地及坡地向阳处。分布四川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10...
中药材“南烛根”。出处:《纲目》。功能主治:江西《草药手册》:
中药材“南川升麻”。别名:小升麻。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南川一带。原形态:南川升麻,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圆柱形,无毛。叶为一至三回...
中药材“南方露珠草”。别名:拐子菜、辣椒七、白辣蓼草、假蛇床子、白洋漆药、野牛夕、红节草。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
中药材“南牡蒿”。别名:牡蒿。性味:苦、微甘,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解毒。用于风湿关节痛,头痛,浮肿,毒蛇咬伤。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捣烂外敷。出处:始...
中药材“卤地菊”。别名:黄花龙舌草(《福建民间草药》),龙舌三尖刀、龙舌草、三尖刀、黄花冬菊、黄野蒿(《中国药植图鉴》)。出处:《福建民间草药》。生境分布:分布...
中药材“卵叶水芹”。别名:水芹、水川芎。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4004000m的山谷、林下、水沟旁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中药材“卜芥”。别名:老虎耳、尖尾芋(《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独脚莲、观音莲、山芋(《四川常用中草药》),老虎芋、小虫芋、狼毒(《广西药植名录》),尖尾芋、尖...
中药材“卵叶橐吾”。别名:藏橐吾。生境分布:西藏。性味:苦,温。功能主治:散寒,润肺降气,化痰止咳,利尿。主治风寒咳嗽,支气管炎,肺结核咳血,咽喉炎。用法用量:...
中药材“南瓜藤”。别名:番瓜藤(《本草再新》),盘肠草(《上海常用中草药》)。出处:《本草再新》。归经:《本草再新》:
中药材“南瓜须”。别名:南瓜蔓。出处:《江西中医药》12:49,1954。功能主治:治妇人乳缩(即乳头缩入体内),剧烈疼痛。南瓜须一握,加食盐少许杵烂,用开水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