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双肾藤”。别名:马蹄、羊蹄藤。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用于防治痢疾,睾丸肿痛,阴囊湿疹。用法用量:1~2两。出处:《四川中药志》。生...
中药材“双翎草”。别名:老妈妈棵。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或阳光充足的溪边、路旁、村边。分布云南、四川、贵州、广西、湖北等地。原形态:一...
中药材“及己”。别名:四叶对、四皮风、獐耳细辛、四角金、对叶四块瓦。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状茎横生,粗短,须根密集,状如细辛。茎单一或数个自根...
中药材“双股箭”。别名:大一枝箭、小接骨丹。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野丛林中。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较粗壮,密被棕色毛茸,须根多数。叶基生...
中药材“叉歧繁缕”。生境分布:华北、西北、四川。性味:甘,微寒。功能主治:清热凉血。主治盗汗骨蒸,结核潮热,久疟发热。用法用量:2~4钱。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
中药材“双飞蝴蝶”。别名:须参、七层楼、土细辛、一见香。性味:辛,温。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风化痰,通经散瘀。用于小儿惊风,白喉,支气管炎,月经不调,毒蛇咬伤,跌...
中药材“叉枝藻”。功能主治:为琼胶的辅助原料,并用作缓泻剂。别名:丝藻、软骨红藻、扁形叉枝藻、扁枝子、鲍鱼菜、猪毛菜。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中潮带的岩石上或石...
中药材“发痧藤”。别名:夜牵牛、毒根斑鸠菊(《广西药植名录》),过山龙(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生境分布:生于山沟、溪边...
中药材“双色龙胆”。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04800m的高山坡草地、河滩、草甸灌丛及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原形态...
中药材“双花堇菜”。别名:谷穗补、短距堇菜。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04000m的高山及亚高山地带草甸、灌丛或林缘、...
中药材“双肾子”。别名:天鹅抱蛋、玉凤花根(《江西草药》),对对参(《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多石之处。分布江苏、江...
中药材“参须”。别名:人参须。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70cm。根肥大,肉质,圆柱或纺锤形,末端多分歧,外皮淡黄色。叶为掌状复叶,具长柄;轮生叶的数目依生长年...
中药材“变叶榕”。别名:金不换。出处:始载于《广州植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平原或低海拔的山地、丘陵及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
中药材“古山龙”。别名:黄藤、黄连藤。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止痛。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钩端螺旋体病,治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扁桃体炎,支气管炎...
中药材“双花鞘花”。别名:八角寄生、二苞鞘花。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800m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寄生于樟属、山茶...
中药材“变叶美登木”。别名:变叶裸实、刺仔木、咬眼刺(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平地及海岸等处。 资源...
中药材“变异鳞毛蕨”。别名:小叶金鸡尾巴草、小狗脊子。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湿地或岩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华东...
中药材“可爱花”。别名:对节菜、牛七。出处:始载于《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90800m的山坡、林下或灌丛中。赤有栽培。 资源分布...
中药材“口蘑”。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香杏口蘑 生于草原沃土上。夏、秋季雨后,形成蘑菇圈。 2.蒙古口蘑生于草原上。夏、秋季雨后形成蘑菇圈。 资源分布:1.香...
中药材“台湾牛奶菜”。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生境分布:分布台湾大平山等地。原形态:除嫩枝的茎皮被2列毛和花梗、花萼外部、花冠内部上,全株无毛。叶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