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黍茎”。别名:黍穰(《补缺肘后方》)。出处:《食疗本草》。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中药材“黑大豆皮”。别名:黑豆衣(《江苏植药志》)。出处:《纲目》。生境分布:主产江西,江苏。性状:干燥种皮,多卷成不规则的碎片,外表面棕黑色或黑色,常附有一层...
中药材“黑大艽”。别名:大艽、黑秦艽、马尾大艽。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202200m间山坡草坡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
中药材“黑及草”。别名:青鱼胆、四棱草、小见肿消、花脸猫、黑耳草。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平肝利胆。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胃炎,头晕头痛,牙痛。...
中药材“黑塔子根”。别名:油柿根(《分类草药性》)。出处:《四川中药志》。生境分布:生于山边、土坎阴湿地。分布四川、福建等地。原形态:福州柿,又名:黑塔子、黑丁...
中药材“黑塔子叶”。出处:《重庆草药》。功能主治:鲜叶捣泥(干叶打粉)敷冷结子疮,鱼口、汤火烫伤。出处:出自《重庆草药》。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5...
中药材“黍米”。出处:《别录》。生境分布:我国华北、西北多有栽培。原形态:黍(《诗经》) 一年生草本。秆直立,单生或少数丛生,高60~120厘米,有节,节上密生...
中药材“黎豆”。别名:虎豆(《尔雅》郭璞注),狸豆(《纲目》),巴山虎豆、鼠豆(《植物名实图考》)。出处:《本草拾遗》。生境分布:安徽黄山有栽培。原形态:头花黎...
中药材“黄龙藤”。别名:五香藤、通气香、铁骨散、小血藤、蛇毒药、拔毒散、小红袍、岩青叶、大红袍、满山香、滑藤、紫龙、血藤、五沙藤。出处:黄龙藤收载于《植物名实图...
中药材“黄龙藤叶”。别名:五香藤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20003200m的山地河谷阔叶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藏。原形态:落叶木质藤本,全株无毛。...
中药材“黑参”。别名:黑阳参、太白阳参、太白参、煤参[本草纲目拾遗]。性味:甘、微苦,平。有小毒。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止痛。用于病后体虚,阴虚潮热,关节疼痛。用...
中药材“黍根”。出处:《纲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中药材“黑根药”。别名:威灵仙、草威灵、黑头晕、千里光紫菀。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1003000m的高山山谷坡地、针林林下及山顶石砾地。 资源分布:分布...
中药材“黑心姜”。别名:蓝姜、绿姜、黑姜、乌姜。性味:苦、辛,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用于风湿痛,头风痛,胸胁痛,腹泻痛;外用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用...
中药材“黑石珠”。别名:三颗针、刺黄连、鸡脚刺、刺黄芩、刺黄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野荒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原形态:深黑小檗,常...
中药材“黑山蔗”。别名:香蕉兰、蕉兰。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3201100m的疏林中树上或溪边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
中药材“黑种草子”。性状:本品呈三棱状卵形,长2.5~3mm,宽约1.5mm。表面黑色,粗糙,顶端较狭而尖,下端稍钝,有不规则的突起。质坚硬,断面灰白色,有油性...
中药材“黑沙蒿子”。出处:《内蒙古中草药》。功能主治:利尿。治小便不利。复方:治尿闭:黑沙蒿子五钱。水煎,冲红糖三至五钱,温服。出处:出自《内蒙古中草药》。原形...
中药材“黑珠芽薯蓣”。别名:野胭脂、毛狗卵。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2500m的林缘或稀疏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原形...
中药材“黑沙蒿根”。出处:《内蒙古中草药》。功能主治:《内蒙古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