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黄芩”。别名:山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性状:本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
中药材“黄花地锦苗”。别名:鸡屎草、臭虫草。出处:黄花地锦苗首见于清《植物名实图考》,云:
中药材“黄花堇菜”。别名:土细辛。出处:《云南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林下溪边、阴湿草地。分布云南、四川等地。原形态:宿根蔓生草本,稍有白霜。地下茎短,具多数黑...
中药材“黄芩子”。出处:《别录》。功能主治:《别录》:
中药材“黄羊肉”。出处:《饮膳正要》。生境分布:栖于草原和半荒漠地区。好群栖,常敷十成群,有随季节而迁移的现象。奔跑迅速。分布内蒙古、甘肃、吉林、河北等地。原形...
中药材“黄芫花”。别名:北芫花、芫蒿、药鱼梢、黄闷头花、叩皮花、野雁皮、雁皮花、羊冤冤、痒眼花、黄雁雁。性味:辛,温。有小毒。注意:发热体弱、溃疡病、孕妇,忌服...
中药材“黄芦木”。别名:狗奶根、刀口药、黄连、刺黄檗、小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502850m山坡灌丛中山沟、山区地埂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
中药材“黄花小二仙草”。别名:石崩。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m左右的荒山砂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
中药材“黄花地桃花”。别名:黄花虱麻头(《中医方药学》),缡头婆、密马专(《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出处:《中医方药学》。生境分布:生林边灌丛中。分布云南、广西、...
中药材“黄脚鸡”。别名:竹根假万寿竹、十样错、玉竹[贵州]。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养阴润肺,生津止渴。用于虚咳多汗,口干,产后虚弱。用法用量:3~5钱。别名:...
中药材“黄羊油”。出处:《吉林中草药》。功能主治:治痔疮,黄羊油涂患部。出处:出自《吉林中草药》。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于草原丘陵和半荒地带。具集群性,奔跑甚...
中药材“黄背草”。别名:进肌草、黄背茅、草糖。生境分布:东北、华北、华南、西南。性味:甘,温。功能主治:活血通经,祛风除湿。主治经闭,风湿疼痛。用法用量:1~2...
中药材“黄花香薷”。出处:始载于《青藏高原药物图谱》。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04100m的山坡草地、灌丛中、河谷沙地或高山流石坡。 资源分布:分布于...
中药材“黄花香”。别名:打烂碗花、黄香棵、小黄花、过路黄、大花金丝梅。生境分布:云南、广西。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散瘀。主治急、慢性黄疸型肝炎,...
中药材“黄花独蒜”。别名:土白及[广西]、粉口兰。生境分布:广西、广东、贵州、台湾。功能主治:补肺,止咳,生肌,敛疮。用法用量:3钱,水煎服。别名:老鸦蒜、土白...
中药材“黄花紫丹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原形态:截萼鼠尾草,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4080cm。具粗壮的根状茎,密...
中药材“黄花母”。别名:大地丁草、拔脓消(《广西中药志》),黄花猛、脓见愁、地膏药(《文山中草药》),金盏花、单枝落地(《泉州本草》),生扯陇(《贵州植药调查》...
中药材“黄花木”。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草地、林下或林边。分布西藏、云南、四川、甘肃、陕西等地。原形态:灌木,高1~3米。茎圆柱形,无毛,皮绿...
中药材“黄花忍冬”。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2000m的山谷或沟谷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新疆除外)及山东、江西、河南、湖北、四川...
中药材“黄花稔”。别名:黄花地桃花、地膏药、黄花母、千斤坠、枚叶草、山鸡绸、土黄芪[福建]、细迷马桩棵、素花草。性味:甘、淡,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排脓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