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黄裙竹荪”。别名:杂色竹荪、网纱菇。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竹林下或阔叶混交林下。夏、秋季单生或群生。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福建、台湾、湖南、广...
中药材“黄菀”。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生境分布:生于河谷草甸子、林缘、林下阴湿地。分布我国北方及东部。原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约50~100厘米。单叶...
中药材“黄荆枝”。别名:黄金条(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性味:《南宁市药物志》:
中药材“黄蘑菇”。别名:黄粉牛肝、黄牛肝、黄衣牛肝、黄色猪口茸。生境分布:夏秋两季雨后生长在林内地上。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福建、广东、四川、云南。性味:淡、...
中药材“黄蜀葵叶”。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性味:①《福建民间草药》:
中药材“黄草乌”。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100m一带的山地草坡或林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西南部木里、云南西北部丽江。原形态:丽江乌头,多年生草本,高...
中药材“黄蜀葵子”。出处:《本草衍义》。性味:甘,寒,滑。 ①《纲目》:
中药材“黄蜀葵花”。出处:《嘉佑木草》。生境分布:常见于山谷、草丛间。除东北、西北外,各地均有分布,也有栽培。原形态:黄蜀葵(《香奁集》),又名:黄葵(《说文》...
中药材“黄药子”。别名:黄独、零余薯、金线吊虾蟆、香芋、黄狗头。原形态:零余子:叶腋处的黄褐色珠芽,直径约1厘米。性味:苦、辛,凉。有小毒。功能主治:解毒消肿,...
中药材“黄葵”。别名:麝香秋葵、山油麻、假棉桃、假三棯、水芙蓉、假芙蓉。性味:微甘,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拔毒排脓。 根:用于高热不退,肺热咳嗽,产后乳汁不通...
中药材“黄荆根”。出处:《草木便方》。药理作用:根煎剂对小鼠有镇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并有祛痰作用(酚红法)。尚有扩张支气管及抑菌作用,参见
中药材“黄颡鱼”。别名:嘎牙子、黄腊丁、黄鳍鱼、鰑丝、央丝。生境分布:长江、黄河、珠江、西江及黑龙江流域。功能主治:袪风,利水。尚可治小便不利等。复方:治水肿:...
中药材“黄蜀葵根”。出处:《纲目》。化学成分:含粘液质约16%,系由阿拉伯聚糖12.30%、半乳聚糖13.19%、鼠李聚糖8.08%、淀粉16.03%、蛋白质6...
中药材“黄颡鱼涎”。出处:《纲目》。功能主治:《日用本草》:
中药材“黄鹌菜”。别名:毛连连、野芥菜[福建]、黄花枝香草、野青菜。性味:甘、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痛。用于咽炎,乳腺炎,牙痛,小便不利,肝...
中药材“黄鼠肉”。出处:《饮膳正要》。生境分布: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等地。原形态:黄鼠(《饮膳正要》),又名:礼鼠、拱鼠(《韩昌黎集》...
中药材“黄鲴鱼”。别名:黄姑、黄骨鱼(《纲目》)。出处:《纲目》。生境分布:分布长江流域。山西、河北、山东、海南及福州等地亦有。原形态:体形长而侧扁,腹部圆,在...
中药材“黄颡鱼颊骨”。出处:《纲目》。功能主治:《普济方》:
中药材“黄锁梅叶”。出处:《红河中草药》。功能主治:①《云南中草药》:
中药材“黄连”。别名:云连、雅连、川连、味连、鸡爪连。性状:味连: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单枝根茎长3~6cm,直径0.3~0.8cm。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