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角螺厣”。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活于低潮线附近至1050m深的泥沙质海底。 2.生活于近海1070m深的泥沙质海底。...
中药材“见血清”。别名:见血莲、矮胖儿、肉螃蟹、铁爬树。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止血。用于肺热咯血,吐血;外用治创伤出血,疮疖肿毒。用法用量:1~3...
中药材“见血封喉”。别名:弩箭子、毒箭木、大药树、。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中海拔的山地阔叶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原形态:常绿乔木,高达...
中药材“角果木子油”。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25m,树干常弯曲,树皮灰褐色,有细小的裂纹;茎基部有很多小支柱根;枝有明显的环形叶痕。单叶,交互对生;叶柄长13...
中药材“角茴香”。别名:山黄连。性味:苦,寒。有小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咽喉肿痛,目赤。用法用量:1~2钱。别名:咽喉草、麦黄草、黄花草、雪里青(《河南中...
中药材“观音苋”。别名:木耳菜、血皮菜(《植物名实图考》),水三七(《昆明药植调查报告》),血匹菜、紫背天葵(《重庆草药》),红番苋、红毛番、红苋菜、红菜、当归...
中药材“角蒿”。别名:乌曲玛保(藏名)。性状:本品根圆柱状,上端常残留有茎和叶的残基,质脆,断面类白色至淡黄色,皮部颜色较深,疏松,颗粒状,髓明显。叶皱缩,完整...
中药材“角果木叶”。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25m,树干常弯曲,树皮灰褐色,有细小的裂纹;茎基部有很多小支柱根;枝有明显的环形叶痕。单叶,交互对生;叶柄长13c...
中药材“诃子叶”。出处:《纲目》。化学成分:含莽草酸、去氢莽草酸、奎宁酸、阿拉伯糖、果糖、葡萄糖、蔗糖等。还含鞣质约10%。功能主治:《纲目》:
中药材“角翅卫矛果”。别名:蜘蛛果果实。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002600m的山谷林内。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态:角...
中药材“詹糖香”。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土坡、山谷、溪边、林下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中药材“角叉菜”。功能主治:提取的卡拉胶(carrageenan)对B型流行性感冒与腮腺炎病毒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并有抗胃蛋白酶或抗溃疡病作用。 角叉菜胶可作轻缓...
中药材“豆油”。出处:《纲目》。化学成分:豆油的脂肪酸中,饱和的一般在10%左右,余为不饱和脂肪酸。前者主要是硬脂酸和棕榈酸,后者主要是亚油酸、油酸和亚麻酸。此...
中药材“豆腐”。出处:《本草图经》。归经:《本草求真》:
中药材“调羹树”。别名:痄腮树。生境分布:广西。性味:淡、涩,凉。有小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腮腺炎。用法用量:鲜根皮或鲜叶捣烂外敷;也可用根皮或叶研粉,调...
中药材“豆列当”。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常寄生于锦鸡儿属(Caragana)植物的根部。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原形态:豆列当 寄生草本,高1011cm。地上部分...
中药材“豆包菌”。别名:酸酱菌、马屁包、色豆马勃、牛眼睛、豆苞菇、豆包。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旷野土上或林下。为外生菌根菌。夏、...
中药材“谷皮藤”。别名:藤葡蟠、黄皮藤。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村边、路旁、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中、华南各地。原形态:落叶攀援灌木。树皮柔韧,多纤维。叶...
中药材“豆腐浆”。别名:豆浆(《秘方集验》)。出处:《纲目拾遗》。性味:甘,平。 ①《药性考》:
中药材“豆渣树”。别名:冬瓜木、红皮岭麻、鹿食、白花盏、高山望、白苍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2200m的常绿阔叶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