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艾虎”。别名:地狗、艾鼬、两头乌、臭狗子。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于海拔3200m以下的开阔山地、草原、森林、灌丛及村庄...
中药材“芒根”。别名:芭茅根(《分类草药性》)。出处:《国药提要》。注意:《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中药材“节节茶”。别名:石风节、九节风。性味:辛、微苦,温。功能主治:通经活络,止血。用于感冒,肾结石,子宫脱垂,产后流血,癫痫,跌打劳伤,风湿麻木,关节炎,偏...
中药材“芒萁骨”。别名:草芒、山芒、山蕨、虱槟草、乌萁(《福建民间草药》),芒仔(《闽南民间草药》),穿路萁。路萁子柴、鸡毛蕨、筲萁子柴、反蕨叶、蜈蚣草、硬蕨萁...
中药材“艾虎脑”。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于海拔3200m以下的开阔山地、草原、森林、灌丛及村庄附近。喜近栖生活,洞居,黄昏和夜...
中药材“艾纳香”。别名:大风艾、牛耳艾、大风叶、紫再枫(《生草药性备要》),再风艾(《岭南采药录》),大艾、大枫草(《中国树木分类学》),大骨风(《南宁市药物志...
中药材“芋头”。别名:蹲鸱(《史记》),芋魁(《汉书》),芋根(《汉书》颜师古注),土芝(《别录》),芋奶(《种芋法》),芋艿(《中国医学大辞典》)。出处:《本...
中药材“芒茎”。出处:《本草拾遗》。生境分布:生山坡或荒芜田野中。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原形态:芒(《本草拾遗》),又名:杜荣(《尔雅》),笆芒(《太平寰宇记》...
中药材“芋头花”。别名:芋苗花(《生草药性备要》)。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原形态:详
中药材“艾纳香根”。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消肿,活血散瘀。治风湿痛,跌打瘀痛,产后骨痛,受凉腹痛,腹泻。用法用量:内服:...
中药材“芒气笋子”。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或河边湿地。 资源分布:广布南北各地。原形态:芒,宿根多年生草本,秆较高大,高12m。无毛或在花序以下疏生柔...
中药材“芒刺复叶耳蕨”。别名:献鸡尾。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谷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原形态...
中药材“芙蓉菊根”。出处:《福建中草药》。化学成分:根和茎中含蒲公英赛醇乙酸酯、蒲公英赛酮和蒲公英赛醇。性味:《福建中草药》:
中药材“芦叶”。别名:芦箬(《本经逢原》)。出处:《唐本草》。化学成分:含纤维素21.45~21.35%,戊聚糖15.21~10.55%,木质素42.01~50...
中药材“芡实”。别名:鸡头米、鸡头。性状:本品呈类球形,多为破粒,完整者直径5~8mm。表面有棕红色内种皮,一端黄白色,约占全体1/3,有凹点状的种脐痕,除去内...
中药材“芜荑酱”。出处:《别录》。原形态:植物形态参见
中药材“芥菜”。别名:芥(《仪礼》),大芥(《方言》),雪里蕻(《野菜笺》),皱叶芥(《纲目》),黄芥(《中药志》)。出处:《千金·食治》。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均...
中药材“芝麻菜”。别名:金堂葶苈、葶苈子、苦葶苈。出处:芝麻菜,《滇南本草》始着录:
中药材“芜菁”。别名:葑(《诗经》),须、薞芜(《尔雅》),荛、大芥(《方言》),蔓菁(《礼记》郑玄注),葑苁(《尔雅》孙炎注),芥(陆玑《诗疏》),九英菘(《...
中药材“芜菁甘蓝子”。别名:大头菜子。生境分布: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及西北的部分地区均有栽培。原形态:芜菁甘蓝 二年生粗壮草本。植株光滑无毛,灰蓝绿色,被白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