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穇子”。别名:龙瓜粟、鸭爪稗(《纲目》),鸭爪粟(《品汇精要续集》),龙爪稷(《授时通考》),鸡爪粟、云南稗(《医林纂要》),雁爪稗(《三峡志》),鸭距...
中药材“稻槎菜”。生境分布:东部沿海及中南各省区,西至四川等省。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消痈解毒。主治喉炎,痢疾下血,乳痈。用法用量:1~2两,水煎服...
中药材“穗花杉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100m地带的阴湿溪谷两旁或林内。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西藏...
中药材“秦皮”。别名:梣皮。性状:枝皮:呈卷筒状或槽状,长10~60cm,厚1。5~3mm。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至黑棕色或相间呈斑状,平坦或稍粗糙,并有灰白色圆...
中药材“稻草”。别名:稻穰(《广雅》),稻藁(《崔氏纂要方》),稻杆(刘禹锡《传信方》),禾秆(《纲目》)。出处:《滇南本草》。化学成分:稻叶含类似花药黄质和蒲...
中药材“秧青”。别名:虹香藤。性味:辛、淡,温。功能主治:发表,理气。用于风寒头痛,食积胃腹胀痛。用法用量:3~5钱。别名:虹香藤。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生...
中药材“稗米”。别名:稗子。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沼泽地、沟边及水稻田中。 资源分布:分布几遍全国。原形态:稗 一年生草本,秆基产倾斜或膝曲,高50130cm...
中药材“稀花蓼”。别名:白回归、连牙刺。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河边林下潮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原形态:一...
中药材“稗根苗”。出处:《纲目》。生境分布:生长于沼泽处,为水稻田中杂草之一。分布遍及全国温暖地区。原形态:稗(《左传》)。一年生草本,高50~130厘米。秆直...
中药材“秦艽”。别名:麻花艽、小秦艽、大艽、西大艽、左扭、左拧、西秦艽、左秦艽、萝卜艽、辫子艽。性状:秦艽:呈类圆柱形,上粗下细,扭曲不直,长10~30cm,直...
中药材“稻谷芒”。别名:稻稳(《日华子本草》),谷颖(《纲目》)。出处:《本草拾遗》。功能主治:《本草拾遗》:
中药材“秤钩风”。别名:穿墙风、九层皮、土防己、蛇总管[海南]。性味:微苦,寒。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肿解毒。用于风湿骨痛,胆囊炎,尿路感染,毒蛇咬伤。用法用量...
中药材“穿鱼藤”。别名:大穿鱼草、水杨柳、疏脉山茱萸。出处:《红河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半山坡、溪边、林阴处。分布陕西、甘肃、湖北至西南、华南等地。原形态:落...
中药材“穿山甲”。别名:山甲片、甲片。性状:本品呈扇面形、三角形、菱形或盾形的扁平片状或半折合状,中间较厚,边缘较薄,大小不一,长宽各为0.7~5cm。外表面黑...
中药材“穿根藤”。别名:春根藤(《广东中药》),木头疳(《广西药植名录》),崧根藤、伸筋藤、石邦子(《广东中草药》)。出处:《福建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野间...
中药材“空心木”。别名:鬼吹哨、来色木、吹鼓清、泡掌筒、炮竹筒、鬼竹子、大笔杆草、空心草、猴桔子、梅竹叶、金鸡一把锁、大追风、野芦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
中药材“空心花”。别名:嫩肉木、丁药、鲫鱼胆(《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出处:《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生境分布:多生于林旁、林缘灌丛中。分布我国东南部和西南部等...
中药材“突厥雀”。别名:鹅鸠、寇雉(《尔雅》),沙鸡(《尔雅义疏》)。出处:《本草拾遗》。生境分布:繁殖于新疆、甘肃、内蒙古一带;冬季见于东北地区南部及河北、山...
中药材“窄叶鼠李”。别名:茶叶树、黑格兰、家茶。生境分布:内蒙古、陕西、宁夏。性味:甘,寒。功能主治:消食健胃,清热去火。主治消化不良,腹泻。用法用量:叶适量,...
中药材“穿鞘花”。别名:独竹草、纳闹红。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1700m的山坡林阴处或沟谷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