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白骨走马”。别名:茸骨鹧鸪花、绒果海木。生境分布:广东、广西。性味:苦,寒。有小毒。注意:孕妇慎服。功能主治:杀虫止痒,燥湿,止血。 蛔虫症腹痛:根皮3...
中药材“白鹅膏”。别名:白鹅脂(《千金·食治》)。出处:《别录》。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中药材“百合子”。出处:《纲目》。功能主治:孙思邈:
中药材“白鸡肫”。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边、溪边等潮湿之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态:矩圆叶卫矛 ...
中药材“白鹤菌”。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阔叶树的腐木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黑龙江、吉林、江西、台湾、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子实体木栓质,侧...
中药材“白鱼尾果”。出处:《闽东本草》。功能主治:治小儿蛔疳。用法用量:白鱼尾果一两加水煎后去渣加米煮稀饭,连服三至四次。出处:出自《闽东本草》。生境分布:生态...
中药材“白龙穿彩”。别名:白龙串彩、白龙苍、白龙昌菜、白花益母草、脓疮草。性味:辛、微苦,平。注意:孕妇及无瘀者不宜用。功能主治:调经活血,清热利水。用于产后腹...
中药材“白鬼笔”。别名:鬼笔、鬼笔菌。生境分布:夏秋两季雨后,产生在林内地上。分布于山西、山东、安徽、广东。炮制:采摘后切去粘臭的菌盖,用水冲洗干净至无臭气,晒...
中药材“百两金”。别名:八爪龙、八爪金龙(《草木便方》),开喉剑、叶下藏珠、状元红(《天宝本草》),山豆根、铁雨伞、真珠凉伞(《福建中草药》),野猴枣、珍珠伞(...
中药材“百合花”。出处:《滇南本草》。化学成分:参见
中药材“白鹤藤根”。别名:白膏药根。出处:《本草求原》。性味:涩甘,平。功能主治:宽筋壮骨,浸酒用。别名:白膏药根。出处:出自《本草求原》。原形态:白鹤藤,攀援...
中药材“白鸡屎藤”。别名:臭皮藤、臭茎子、迎风子(《植物名实图考》)。出处:《贵州民间药物》。生境分布:生林下、河边阴湿处。分布广西、广东、贵州等地。原形态:藤...
中药材“百部”。别名:百条根、百部草、闹虱药、药虱药。性状:直立百部:呈纺锤形,上端较细长,皱缩弯曲,长5~12cm,直径0.5~1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
中药材“百解藤”。别名:金线风、凉粉藤、寄山龙、山豆根、青藤仔、蛤仔藤、金锁匙、独脚乌柏。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疏林、石山灌丛、林缘或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
中药材“皂柳根”。出处:《贵州民间药物》。生境分布:多生于山野荒坡。分布浙江、湖北、河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皂柳,又名:毛狗条、山杨柳。 灌木...
中药材“百灵草”。别名:小白药、小对节生、小掰角、长柄牛奶藤。毒性:本品有毒,不宜多服。中毒后出现四肢抽搐,除按一般中毒抢救外,可用桤木(水冬瓜树叶)、毛桃子各...
中药材“百蕊草”。别名:一棵松、凤芽蒿、青龙草、珊瑚草、打食草、石菜子、松毛参、小草、白风草。性味:辛、苦、涩,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解署。用于肠炎,肺脓疡,...
中药材“百味参”。别名:小棕皮。性味:辛、微苦,温。功能主治:补虚敛汗,止血。用于体虚多汗,神经衰弱,肺结核咯血,盗汗。用法用量:0.5~1两。别名:小棕皮。出...
中药材“百药煎”。出处:《本草蒙筌》。性状:为灰褐色之小方块,表面间有黄白色斑点,微具香气。归经:①《本草求真》:
中药材“百蕊草根”。出处:《本草图经》。功能主治:《本草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