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棕榈叶”。出处:《现代实用中药》。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中药材“棒棒草”。别名:孩儿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300m的灌木丛下草地或河边低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西北和西南各地。原形态:多年生...
中药材“棘叶”。出处:《纲目》。化学成分:含芸香甙、小檗碱、原阿片碱、蜡醇、多量维生素C及苹果酸、酒石酸等。药理作用:酸枣叶子具有麻醉作用,如咀嚼1~2片叶子,...
中药材“棉花”。生境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原形态:草棉(《升庵集》),又名:古终藤(《南越志》)。 一年生草本或亚灌木,高1~1.5米。茎强健,少分枝,...
中药材“棕榈花”。出处:《现代实用中药》。原形态:详
中药材“棕树心”。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中药材“梵天花根”。出处:《福建民间草药》。归经:①《泉州本草》:
中药材“棕榈子”。别名:败棕子(《药材学》),棕树果(《云南中草药》)。出处:《本草拾遗》。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中药材“棉花根”。别名:土黄芪。性味:甘,温。功能主治:补气,止咳,平喘。用于慢性支气管炎,体虚浮肿,子宫脱垂。用法用量:0.5~1两。别名:草棉根皮(《中国药...
中药材“棕榈皮”。别名:拼榈木皮(《本草拾遗》),棕毛(《普济方》),棕皮(《本草求原》)。出处:《日华子本草》。生境分布:栽培于村边、溪边、田边、丘陵地或山地...
中药材“棕叶芦”。别名:扫地草、棕叶草。生境分布:华南至西南。性味:甘,凉。注意:孕妇忌服。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生津止渴,主治疟疾。用法用量:笋2~3斤,切细水...
中药材“棕叶七”。别名:克马七、长青九龙盘。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m以下的山坡阔叶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台湾、...
中药材“棒棒木”。别名:棒棒树、棒子木、棒子树、黑弹木、黑弹树、朴树、木黄瓜树、白麻子、白麻树。性味:辛、微苦,凉。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平喘。用于支气管哮喘,...
中药材“棘针”。别名:白棘(《本经》),棘刺、枣针(《别录》),赤龙爪(《普济方》)。出处:《本经》。性味:①《本经》:
中药材“棕竹”。别名:筋头竹、棕树、美三。出处:始载于《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生境分布:分布于我国东南部至西南部。原形态:棕竹,丛生灌木,高23m。茎圆柱形,...
中药材“椰子浆”。别名:椰酒(《南越笔记》)。出处:《海药本草》。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中药材“椰子瓤”。出处:《本草衍义》。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中药材“棱子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及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2m。根粗壮,直径23cm。茎中空,表面有细...
中药材“棘豆根”。出处:《吉林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草原、向阳山地。分布河北、山西、内蒙古和东北。原形态:多年生草本。主根极粗壮,圆柱形。茎极短。单数羽状复叶...
中药材“棠梨枝叶”。出处:《纲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