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杏叶”。出处:《滇南本草》。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中药材“杓儿菜”。别名:挖耳草、芸香草、毛叶草、野烟、牛儿草、牛牛草、金挖耳、大白泡草、倒提壶、野葵花、六氏草、毛叶芸香草、野朝阳柄。出处:杓儿菜始载于《救荒本...
中药材“杏枝”。出处:《本草图经》。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中药材“李核仁”。别名:李仁、李子仁、小李仁(《四川中药志》)。出处:《吴普本草》。生境分布:主产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河南等地。性状:干燥种子呈扁平长...
中药材“杜父鱼”。别名:四鲶鲈、渡父鱼、舩矴鱼、伏念鱼。出处:始载于《临海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为近海底栖小型鱼类,肉食性。春季产卵,于56朋幼鱼进入淡水生...
中药材“杜仲”。别名:扯丝皮、思仲、丝棉皮、玉丝皮。性状:本品呈板片状或两边稍向内卷,大小不一,厚3~7mm。外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或纵裂槽纹;有的...
中药材“杜松”。别名:刺柏、杜松子、崩松、棒松。生境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化学成分:球果及枝均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α蒎烯(αpinene...
中药材“杜仲藤”。别名:藤杜仲、藤仲、土杜仲、鸡腿藤、牛腿子藤、白皮胶藤。性味:苦、微辛,平。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风活络,强筋状骨。用于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腰腿...
中药材“杏叶防风”。别名:骚羊古、瘙疡股(《草木便方》),蜘蛛香,山当归(《分类草药性》),小菊花、山茴香、大寒药(《贵州民间方药集》),九月白花草、天蓬草、土...
中药材“杜楝”。别名:海南杜楝、钮扣丹、手拳灵。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或近海边的灌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原形态:杜楝 灌木,高23m。枝...
中药材“李根”。出处:《本草经集注》。性味:①《日华子本草》:
中药材“杏花”。出处:《别录》。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中药材“杏仁”。别名:杏核仁(《本经》),杏子(《伤寒论》),木落子(《石药尔雅》),苦杏仁(《临证指南》),杏梅仁(《浙江中药手册》)。出处:《本草经集注》。...
中药材“杏子”。别名:杏实(《别录》)。出处:《本草图经》。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中药材“杨梅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低山丘陵向阳山坡或山谷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原形...
中药材“杨梅树皮”。出处:《纲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中药材“杧果树皮”。出处:《岭南采药录》。化学成分:树皮含杧果甙、高杧果甙、鞣质9.33%。 忙果的树脂含三萜化台物很多,中有齐墩果醛、齐墩果醇、杧果酮酸、异杧...
中药材“杜衡”。别名:怀、蘅薇香(《大戴札记》),牡、土卤(《尔稚》),楚蘅(《范子计然》),杜蘅(《广雅》),土杏(《博物志》),马蹄香((唐本草》),榷香(...
中药材“杜鹃花叶”。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化学成分:叶和嫩枝中含黄酮类、香豆精、三萜类、有机酸、氨基酸、鞣质、酚类、甾醇、强心甙、挥发油等;黄酮类中有红花...
中药材“杨梅”。别名:树梅、珠红。性味:根、树皮:苦,温。 果:酸、甘,平。功能主治:根、树皮:散瘀止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痢疾,胃、十二指肠溃疡,牙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