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鹩哥舌”。别名:鹩哥利(《陆川本草》),鸟舌草(《广西中药志》)。出处:《陆川本草》。生境分布:生于路旁、草地。分布我国南部。原形态:一年生纤弱草本,长...
中药材“鹬肉”。出处:《本草拾遗》。生境分布:繁殖于新疆西部、甘肃、西藏南部、青海;见于东北南部沿海至海南岛,以及四川、云南等地为旅鸟;并在广东及台湾等处越冬。...
中药材“鹦鹉”。别名:鹦鹘(汪颖《食物本草》),干皋、鹦哥(《纲目》)。出处:《纲目》。生境分布:分布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体长约30厘米。嘴强大,甚钩...
中药材“鹰爪花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多栽培,少数为野生。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原形态:攀援灌木。常借钩状的总...
中药材“鹰爪花果”。别名:鹰爪果。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多栽培,少数为野生。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原形态:攀援灌木...
中药材“鹧鸪”。别名:越雉(《禽经》),越鸟(《医林纂要》)。出处:《唐本草》。生境分布:分布我国南部各省。原形态:体长约30厘米。嘴短,雄者黑色;雌者上嘴角色...
中药材“鹧鸪脚”。出处:《陆川本草》。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中药材“鹧鸪脂”。别名:鹧鸪脂膏(《纲目》)。出处:《本草图经》。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中药材“鹰爪枫”。生境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功能主治:祛风活血。主治风湿筋骨痛。用法用量:根0.5~1两,水煎冲黄酒1两服。别名:破骨...
中药材“鹧鸪菜”。别名:蛔虫菜、乌菜、石疤(《中国经济海藻志》)。出处:《纲目拾遗》。生境分布:我国广东、福建、浙江沿海均有分布。原形态:藻体丛生,长1~4厘米...
中药材“鹰嘴爪”。出处:《本草拾遗》。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中药材“鹤虱风”。别名:野萝卜(《分类草药性》),山萝卜(《中国药植志》)。出处:《分类草药性》。生境分布:生长于路旁、山沟、溪边、荒地等处。分布江苏、浙江、安...
中药材“鹿肉”。出处:《别录》。化学成分:含水分75.76%,粗蛋白质19.77%,粗脂肪1.92%,灰分1.13%。性味:甘,温。 ①《别录》:
中药材“鹿耳翎根”。原形态:六棱菊 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茎直立,多分枝,全株除花冠外几乎都被腺毛。叶互生,无柄;叶片椭圆状倒披针形,上部叶条状披针形,...
中药材“鹿梨”。别名:檖(《诗经》),赤罗(《毛诗传》),罗(《尔雅》),山梨、杨檖、鼠梨、赤萝(陆玑《诗疏》),树梨(《纲目》),酸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
中药材“鹿尾”。性味:甘、咸,温。功能主治:补腰脊,益肾精。用于腰脊疼痛不能屈伸,头昏,耳鸣,滑精。用法用量:2~3钱,多入丸剂服。出处:《青海药材》。生境分布...
中药材“鹿皮”。出处:《纲目》。炮制:用温水浸泡,去净毛、垢,切成小块,风干。性味:《四川中药志》:
中药材“鹰眼睛”。出处:《药性论》。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中药材“鹿心草”。别名:鹿仙草、见根生、坡本、地杨梅、地吕、万星菌、藤林、猪油药、蒿枝花、土里开花、红菌、牛奶菌。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503200m...
中药材“鹰骨”。别名:鹞婆骨(《陆川本草》)。出处:《纲目》。生境分布:繁殖在我国东北北部;河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等处为旅鸟和冬候鸟。原形态:苍鹰(魏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