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青荚叶茎髓”。原形态:落叶灌木,高12m。嫩枝绿以或紫绿色,叶痕显着。叶互生;叶柄长15cm;托叶线状分裂;叶片卵形、卵状椭圆形,罕为卵状披针形,长31...
中药材“青蒿根”。出处:《滇南本草》。功能主治:治劳热骨蒸,关节酸疼,大便下血。复方:①治虚痨发热:青蒿根一钱,地骨皮一钱,柴胡根一钱(炒),鳖甲一钱(炙),石...
中药材“青蒿子”。出处:《食疗本草》。性味:《日华子本草》:
中药材“青羊参”。别名:青阳参、闹狗药、牛尾参、小绿牛角藤。性味:甘、辛,温。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解毒镇痉。用于风湿骨痛,风疹搔痒,癫痫,狂犬咬伤,毒蛇...
中药材“青胡桃果”。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及丘陵地带。 资源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原形态:落叶乔木,高2025m。树皮灰白色,幼时平滑,老时浅纵裂。...
中药材“青蛙胆”。别名:田鸡。生境分布:全国各地。性味:苦,寒。注意:蟾蜍(癞蛤蟆)胆不可代用。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咽部靡烂,或轻症咽白喉。青蛙胆2个,吞服...
中药材“青蒿”。别名:蒿子、臭蒿、香蒿、苦蒿、臭青蒿、香青蒿、细叶蒿、细青蒿、草青蒿、草蒿子。性状:本品茎呈圆柱形,上部多分枝,长30~80cm,直径0.2~0...
中药材“青藤”。别名:寻风藤、清风藤、滇防己、大青木香、大青藤、岩见愁、排风藤、过山龙、羊雀木、鼓藤、豆荚藤、追骨风、爬地枫、毛防己、青防己、风龙、苦藤、黑防己...
中药材“青粱米”。出处:《别录》。性味:《别录》:
中药材“青藏虎耳草”。别名:松吉斗[藏名]。生境分布:青海、西藏。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肝胆之热,健胃。主治肝炎,胆囊炎,流行性感冒发热,消化不良。用法用量...
中药材“青鱼”。别名:铜青、鲭、乌鲭、青棒、乌鲩、螺蛳青。生境分布:长江以南平原地区,华北较少。性味:苦,寒。功能主治:主治目赤肿痛及喉痹,扁桃体炎,并除恶疮白...
中药材“青葙花”。出处:《江西本草》。性味:《江西草药》:
中药材“韩信草”。别名:大力草、耳挖草(《生草药性备要》),金茶匙(《本革求原》),大韩信草(《南宁市药物志》),顺经草(《贵阳民间药草》),调羹草、红叶犁头尖...
中药材“韭根”。别名:韭黄(《纲目》)。出处:《别录》。化学成分:韭菜的根含硫化物、甙类和苦味质。性味:辛,温。 ①《纲目》:
中药材“青麸杨根”。出处:《重庆草药》。生境分布:喜生于向阳山坡、山谷的疏林或灌木草丛中。分布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
中药材“青鱼枕”。出处:《食疗本草》。功能主治:①《食疗本草》:
中药材“鞭打绣球”。别名:地草果、红顶珠、顶珠草、底线果、地红参、地红豆、地胡椒、月月换叶、连线草[云南]。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活血调经,舒筋活络,祛风除湿...
中药材“面头叶”。别名:栖头恒。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丘陵地和山地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海南等地。原形态:鹧鸪麻 乔木,高达12m。树皮灰色,片状剥...
中药材“革耳”。别名:木上森、八担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杨、柳、桦等阔叶树的枯立木、倒木或伐桩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甘肃、台...
中药材“青鱼胆”。出处:《食疗本草》。归经:①《本草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