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雪参”。别名:红毛阳参、刺参、条参、鸡脚参、土高丽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04900m的草坡、石坡或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四...
中药材“雀舌豆”。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涩,平。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止痛。主治坐骨神经痛,筋骨疼痛。用法用量:3~5钱。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生境分布...
中药材“雉尾”。出处:《纲目》。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中药材“雁肪”。别名:鹜肪(《本经》),雁膏(盂洗)。出处:《本经》。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中药材“雕骨”。别名:鹰骨。生境分布:河北。功能主治:活血止痛。主治跌扑骨折。用法用量:1~2钱。备注:民间有用鸢骨治骨折。出处:《纲目》。生境分布:栖息于山地...
中药材“雨韭”。别名:浮蔷(《救荒野谱》),青茨菇花(汪连仕《采药书》),蓝鸟花(《植物名汇》)。出处:《纲目拾遗》。生境分布:生于稻田及池沼、水沟边水中。分布...
中药材“雄黄兰”。别名:搜山虎、扭子药、山慈姑、搜山黄、黄大蒜、土三七。出处:始载于《庐山植物园栽培植物手册》。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常逸为半野生。 资源分布:我...
中药材“雉子筵根”。出处:《中草药通讯》。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中药材“雀麦”。生境分布:长江、黄河流域各地。性味:甘,平。注意:0.5~1两。功能主治:止汗,滑肠。用法用量:主治汗出不止。别名:蘥(《尔雅》),爵麦(《说文...
中药材“雀脑”。出处:《别录》。归经:《滇南本草》:
中药材“雪三七”。别名:黑七。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涩,寒。注意:孕妇忌服。功能主治:活血止血,消炎止痛。主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痢疾。用法用量:2~3钱,...
中药材“雀麦米”。出处:《纲目》。性味:《纲目》:
中药材“雷五加”。别名:雷公山、白五加。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3000的林内。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西、湖北等地。原形态:灌木,高约3m。小枝...
中药材“雷蘑”。别名:青腿子、巨陡头、口蘑。生境分布:生于草原上。分布于河北、内蒙古、新疆。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宣肠益气,散血热,透发麻疹。主治小儿麻疹欲出...
中药材“雷公藤”。别名:黄藤、黄腊藤、菜虫药、红药、水莽草。性味:苦、辛,凉。有大毒。注意:不可内服。敷药时间不可超过半小时,否则起泡。功能主治:祛风,解毒,杀...
中药材“零余子”。别名:署预子(《本草拾遗》),薯蓣果(《江西草药》)。出处:《本草拾遗》。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中药材“雷五加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3000的林内。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西、湖北等地。原形态:灌木,高约3m。小枝无毛,通常有下弯的粗...
中药材“雪里开”。别名:蛇松子(《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地雷、拐子药(《湖南药物志》)。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生境分布:生于阴面山坡林缘或溪边灌丛中。分布...
中药材“雪茶”。别名:太白茶、蛔样地衣。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安神。用于中暑,心中烦热,阴虚潮热,肺热咳嗽,神经衰弱,高血压病。用法用量:3~4钱,水...
中药材“雪药”。别名:毛花点草。性味:酸,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烧烫伤,疮疖,痱子。用法用量:0.5~1两。别名:波丝草、小九龙盘、毛叶冷水花、红细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