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赤沙糖”。别名:沙糖(《唐本草》),紫沙糖(《纲目》),黑沙糖(《本草原始》),红糖(《医林纂要》),片黄糖(《本草求原》)。出处:《随息居饮食谱》。归...
中药材“赤芍”。别名:山芍药、草芍药。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稍弯曲,长5~40cm,直径0.5~3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纵沟及皱纹,并有须根痕及横向凸起的皮孔...
中药材“赤楠蒲桃叶”。原形态:赤楠,灌木,高16m。茎多分枝;树皮茶褐色;小枝四方形。叶革质,对生,偶有3片轮生,倒卵形或阔卵形,长13cm,宽0.53cm,先...
中药材“赤茯苓”。别名:赤苓(《本草再新》),赤茯(《本草便读》)。出处:《本草集注》。性状:为大小不一的方块或碎块,均为淡红色或淡棕色。质松,略具弹性。归经:...
中药材“赤瓟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1800m的山坡、河谷及林缘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山东等...
中药材“赤瓟”。别名:气包(《东北药植志》),赤包、山屎瓜(《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黑龙江中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或房屋附近。分布东北华北等地。原形...
中药材“赤火绳”。别名:火绳树、接骨丹、火素树。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涩,凉。功能主治:收敛止血,续筋骨。主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慢性胃炎,胃溃疡。还可治刀枪...
中药材“赤小豆芽”。出处:《纲目》。功能主治:治便血,妊娠胎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入散剂。复方:①治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
中药材“赤车使者”。别名:鹿角七、细水麻叶、石边采、小白沙。性味:微苦,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消肿。用于细菌性痢疾;外用治风湿关节痛,骨折,痈疖肿毒。用...
中药材“赤楠根”。别名:叫耳蒙根。出处:赤楠,首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原名
中药材“赤杨”。别名:木拨树、木瓜树、水冬果。出处:《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生境分布:生于山沟、河边及山坡。分布东北,山东、江苏、广东等地。原形态:落叶乔木...
中药材“赤阳子”。别名:救军粮、赤果、纯阳子、火把果(《滇南本草》),红子(《分类草药性》),救兵粮(《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水沙子(《四川中药志》)。出处:...
中药材“路郎鸡”。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溪谷旁阴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草本,高1540cm。茎直立,具39分枝,在下部密被...
中药材“越瓜”。别名:菜瓜、稍瓜(《饮膳正要》),生瓜(《本经逢原》),白瓜(《本草求原》)。出处:《本草经集注》。生境分布:生于温热地带。我国各地多有栽培。原...
中药材“走马胎叶”。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中药材“赶山鞭”。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止血,镇痛,通乳。用于咯血,吐血,子宫出血,风湿关节痛,神经痛,跌打损伤,乳汁缺乏,乳腺炎;外用治创伤出血,痈疖肿毒。...
中药材“越西川木香”。别名:越西木香。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03500m的山林缘草地或向阳坡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原形态:越西川木香 多年生莲...
中药材“越南樟皮”。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常绿阔叶林中潮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东南部。原形态:越南樟常绿乔木,高达30m。树皮灰褐色,枝条呈褐色,无毛,...
中药材“路边姜”。别名:姜花、土姜活、山姜活。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中散寒。 根状茎:用于感冒,头痛身痛,风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寒湿白带。 果:...
中药材“赶风柴”。别名:节节红(《南宁市药物志》),饭汤叶、亚寨凡、大班鸠米(《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岭南采药录》。原形态:灌木至小乔木。小枝幼时被粗糠状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