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苣荬菜”。别名:苦菜、败酱草[北方地区]、小蓟[黑龙江]、苦苣菜、取麻菜。性味:苦,汗。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湿。用于急性咽炎,急性细菌性痢疾,吐血...
中药材“苏铁根”。出处:本品原植物以番蕉之名始载于《群芳谱》。 1.《花镜》曰:“凤尾蕉一名番蕉。”2.《植物名实图考》载风尾蕉,谓:“南方有之,南安尤多,树如...
中药材“苏铁果”。别名:无漏子、无漏果、千年枣、万岁枣、海枣。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华南和西南地区,多栽培于庭园。江苏、浙江及华北各地多栽于盆中,冬季置于温室过冬...
中药材“苞蔷薇根”。别名:猴局根、金柿根(《闽东本草》)。出处:《福建民间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路边、林边、溪边。分布浙江、福建、湖南等地。原形态:硕...
中药材“苘麻”。出处:《唐本草》。生境分布:常见于路旁、田野、荒地、堤岸上,或栽培。分布全国各地。原形态:苘麻,又名:白麻(《纲目》),青麻、野苎麻、八角乌、孔...
中药材“苦丁茶”。出处:《本经逢原》。原形态:①枸骨,详
中药材“苜蓿”。别名:紫苜蓿、紫花苜蓿、蓿草。生境分布:各地栽培。化学成分:根含有结晶性皂甙,水解产生苜蓿酸(medicagemic acid)及三种三萜皂甙氨...
中药材“苏木蓝”。别名:山豆根[贵州]、木蓝叉。性味:微苦,平。功能主治:止咳,止血,敛汗。用于咳嗽,自汗;外用治外伤出血。用法用量:1~3钱;外用适量,研粉撒...
中药材“苦参实”。别名:苦参子(《纲目》),苦豆(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出处:《唐本草》。化学成分:种子含油14.76%;另含少量金雀花碱。性味:...
中药材“苘麻根”。出处:《蜀本草》。化学成分:含粘液质,其中有戊糖1.41%、戊聚糖1.25%、甲基戊聚糖5.13%、糖醛酸17.20%和甲基戊糖微量。功能主治...
中药材“苦丁”。别名:小山萝卜、龙喳口(《草木便方》),叉头草(《四川中药志》,蛾子草(《中草药通讯》(3):58,1972)。出处:《四川中药志》。生境分布:...
中药材“苏铁蕨”。别名:贯众。生境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植株高约1.2m。根茎木质,粗短,直立;有圆柱状主轴;密被红棕色、...
中药材“苦壶卢”。别名:苦匏(《国语》),蒲卢(《礼记》),苦瓠(《本经》),约壶、约腹壶(《广志》),苦瓠娄(《唐本草》),亚腰壶卢(《简便单方》),长柄茶壶...
中药材“苦壶卢花”。出处:《纲目》。功能主治:《纲目》:
中药材“苦楝花”。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旷野或路旁,常栽培于屋前房后。 2.生于海拔5002100m的杂木林和疏林内或平坝、丘陵地带湿润处,常栽培于村旁附...
中药材“苦地丁”。别名:地丁草、苦丁、小鸡菜。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用于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急性肾炎,黄疸,肠炎,疔疮肿毒...
中药材“苦楝菌”。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榆及楝的腐木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湖南、四川等地。原形态:密集木层孔菌 子实体侧生无柄,平伏而反卷。菌盖半圆形至...
中药材“苦檀子”。别名:苦蚕子、冲天子。性味:苦、辛,凉。有大毒。功能主治:散瘀消肿。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用法用量:根皮适量捣烂敷患处。备注:(1)因本品毒性...
中药材“苦楝子”。别名:土楝实、苦心子、楝枣子、楝果子、土楝子。出处:参见
中药材“苦楝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旷野或路旁,常栽培于屋前房后。 2.生于海拔5002100m的杂木林和疏林内或平坝、丘陵地带湿润处,常栽培于村旁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