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肿柄菊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路旁,常栽培作绿篱。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原形态:肿柄菊 一年生草本,高25m。茎粗壮,有分枝,有...
中药材“胜红蓟”。别名:咸虾花、白花草、白花香草、白花臭草、柠檬菊、七星菊、白毛苦、猫屎草、脓泡草、胜红药、消炎草。性味:辛、微苦,凉。功能主治:祛风清热,止痛...
中药材“肾经草”。别名:玉峰花、睫毛兰、土天麻、银兰、鸡肾草、鸡儿草、双肾草、地夫子、野阳合、玉峰兰。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和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
中药材“胆木”。别名:乌檀、山熊胆、熊胆树。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泌尿系感染,肠炎,痢...
中药材“胃友果”。别名:野樱桃。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2600m的山坡、林下或沟谷中,亦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湖南、湖北、广西...
中药材“胖血藤”。别名:毛血藤、云钩莲、百解药(《贵州民间方药集》),荞叶细辛(《贵州草药》)。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生境分布:生于山野路旁。分布贵州、云南...
中药材“胡子七”。别名:黑毛七、小山桃儿七、九百棒、九龙丹、鸳鸯七、猪毛七、红毛七。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一海拔11003700m的山地林中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
中药材“肾蕨”。别名:圆羊齿、蜈蚣草、篦子草、石黄皮、天鹅抱蛋、石蛋果、蛇蛋参、凤凰蛋、犸骝卵。性味:甘、淡,微涩,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宁肺止咳,软坚消积。...
中药材“胖儿草”。别名:黑脚杆。性味:甘、酸,平。功能主治:健胃,利湿,消疳。用于小儿疳积,脾虚水肿,黄疸。用法用量:0.5~1两。水煎服,或炖五花肉服,食肉汤...
中药材“肾萼金腰”。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2800m的林下、灌丛或山谷石隙。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台湾、湖北、湖...
中药材“胡枝子根”。别名:野山豆根(《江西民间草药》)。出处:《江西民间草药》。功能主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赤白带下,流注肿毒。 《江西民间草药》:
中药材“胆星”。别名:胆南星(《本草选旨》)。出处:《纲目》。性状:本品为块状或圆球形,表面黑色或棕黑色,断面色较浅。质韧或硬,微有香气,味苦微辛。以色黑、油润...
中药材“胡莲”。别名:狗牙贝、尖贝母、酒母七、太白尖贝。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3004000m的高山山坡林边湿草地或山脊石缝内。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西、...
中药材“胡桃花”。出处:《重庆草药》。功能主治:泡酒涂瘊子(疣)。出处:出自《重庆草药》。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及丘陵地带。 资源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
中药材“胡豆草”。出处:《四川中药志》。原形态:直立草本。茎四方形,紫色,高25~35厘米。叶对生;三角状卵形,基生叶肾形,长0.7~2.3厘米,宽0.8~1....
中药材“胡桐泪”。别名:胡桐律(《汉书》颜师古注),石律(《日华子本草》),石泪(《岭表录异》),胡桐碱(《纲目》)。出处:《唐本草》。生境分布:分布内蒙古西部...
中药材“胡桃枝”。出处:《贵州草药》。性味:《贵州草药》:
中药材“胡椒”。别名:白胡椒、黑胡椒。性状:黑胡椒:呈球形,直径3.5~5mm。表面黑褐色,具隆起网状皱纹,顶端有细小花柱残迹,基部有自果轴脱落的疤痕。质硬,外...
中药材“胡桃仁”。别名:虾蟆(《酉阳杂俎》),胡桃肉(《海上集验方》),核桃仁(《纲目》)。出处:《纲目》。生境分布:喜生于较温润的肥沃土壤中,多栽培于平地。我...
中药材“胡桃壳”。出处:《纲目》。化学成分:含6%的戊糖。功能主治:治血崩,乳痈,疥癣。 《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