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石枣子”。别名:果上叶、鸦雀还阳、岩火炮。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养阴润肺。用于肺热咳嗽,痰中带血。用法用量:0.5~1两。别名:乱角莲、六棱椎、果上...
中药材“石楠根”。出处:出自《本经》。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500m的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
中药材“石筋草”。别名:西南冷水花、狗骨节、软枝三股筋、草本三股筋、石岩菜。生境分布: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性味:辛、酸,温。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消肿利...
中药材“石油菜”。别名:石苋菜、肥奴奴草。性味:甘、淡,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消肿止痛。用于肺热咳嗽,肺结核病,肾炎水肿;外用治跌打损伤,烧烫伤,疮...
中药材“石耳”。别名:石壁花、地耳、石木耳。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清热止血,止咳化痰。用于吐血,衄血,崩漏,膀胱炎,肠炎,痢疾,支气管炎。外用治毒蛇咬伤,烧烫...
中药材“石榴皮”。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片状或瓢状,大小不一,厚1.5~3mm。外表面红棕色、棕黄色或暗棕色,略有光泽,粗糙,有多数疣状突起。有的有突起的筒状宿萼...
中药材“石笔海胆”。别名:烟嘴海胆、海胆、粗棒海胆。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时体色美丽,大棘一般深浅不均匀的浅褐色或灰褐色,也有...
中药材“石椒草”。别名:九牛二虎草、铜脚一枝蒿、白虎草、羊膻草。性味:苦、辛,凉。有小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用于感冒,扁桃体炎,腮腺炎,支气管炎,胃...
中药材“石栗叶”。出处:《岭南采药录》。生境分布:产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形态详
中药材“石榴根”。别名:石榴根皮(《摘元方》),酸榴根(《纲目》)。出处:《本草经集注》。原形态:形态详
中药材“石柑子”。性味:淡,平。注意:孕妇忌服。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散瘀,消积,止咳。用于跌打损伤,晚期血吸虫病肝脾肿大,风湿性关节炎,小儿疳积,咳嗽;外用...
中药材“石米”。别名:小石枣子、小羊耳蒜。性味:甘,微寒。功能主治:清热,润肺止咳。用于肺结核咳嗽,风热咳嗽,百日咳。用法用量:2~3钱。别名:小石枣子、还阳。...
中药材“石蕊”。别名:山石蕊、石花、石伤药、太白树。生境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化学成分:含原冰岛苔酸(protocetrari...
中药材“石蜈蚣”。别名:红蚂蝗七、石螃蟹、石棉、岩白菜、岩蚂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000m的山地林中石上或岩石上、山谷溪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
中药材“石蒜”。别名:乌蒜、老鸦蒜、蒜头草、龙爪花、蟑螂花、野蒜、一枝箭[江西]、避蛇生[湖北]。性味:辛、甘,温。有毒。注意:石蒜碱有强力催吐作用,故有用石蒜...
中药材“石蜐”。别名:紫蜐(《苟子》),龟脚(《纲目》),龟脚蛏(《纲目拾遗》),观音掌(《药材资料汇编》)。出处:《纲目》。生境分布:分布东海、南海和台湾。原...
中药材“石蛇”。别名:蛇螺。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中低潮带的岩石上。死体犹如化石。 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东海、南海,为浙江山以南沿海的习见种类。原形态:覆瓦...
中药材“石草鞋”。别名:铁草鞋、铁足板。生境分布: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活血祛瘀,祛风除湿。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用法用量:0.5~...
中药材“石蝉草”。别名:火伤叶、胡椒草(《广西药植名录》),散血胆、豆瓣七、散血丹、石马菜(《云南中草药选》),豆瓣绿、红豆瓣(《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出处:《...
中药材“石芥菜”。别名:龙骨七、石格菜。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长在海拔21004400m的高山山沟、草地和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产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