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岩青兰”。别名:毛建草、毛尖、毛尖茶。生境分布:辽宁、内蒙古、河北至青海。性味:辛,凉。功能主治:解热消炎。主治风湿头痛,喉痛咳嗽,胸腔胀满。用法用量:...
中药材“峨参叶”。原形态: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达1.5m。直根粗大。茎粗壮,多分枝,近无毛或下部有细柔毛。基生叶有长柄,柄长520cm,基部有阔鞘;叶片轮子廓...
中药材“岩陀”。别名:毛青红、九叶岩陀、毛七、毛头三七、血三七[云南]。性味:苦、涩,凉。注意:孕妇忌服。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调经止痛。用于肠炎,痢疾,痛经,月...
中药材“岩黄连”。别名:岩胡。出处:《贵州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岩上。分布贵州。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倒圆锥形,肉质。茎单一或丛生,高15~20厘米。叶互生,...
中药材“峨眉紫金牛”。别名:红豆子、点抵改房、两逊逊。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200m的山谷、山坡疏密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广东、广...
中药材“峨山草乌”。炮制:水浸泡10日以上,每日换水1~2次,至麻味甚小为止,取出拌以生姜、甘草,蒸2~3小时,取出晾干供用。性味:辛,热。有毒。注意:不可过量...
中药材“岭南铁角蕨”。别名:肥蕨。出处:始载于《蕨类植物图谱》。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湿地或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广东、广西、贵州。原形态:植株高204...
中药材“峨眉耳蕨”。别名:万年青、树林株。出处:出自《中国药植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1500m的山坡溪谷边湿石或树干上。 资源分布:分布四川、...
中药材“岩风子”。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钙质土或石灰岩上,常见于较干燥石岩上或墙基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植株高...
中药材“岩酸”。别名:独牛、酸杆杆、一面锣、岩丸子,石鼓子,一口血。出处:本品原名独羊,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十七卷石草类,云:“独牛生云南山石间。初生一叶,似...
中药材“峨眉黄芩”。别名:白藿香。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亚热带阔叶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南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
中药材“峨参”。别名:土田七[四川]。性味:甘、辛、微苦,微温。功能主治:补中益气,祛瘀生新。根:用于跌打损伤,腰痛,肺虚咳嗽,咳嗽咯血,脾虚腹胀,四肢无力,老...
中药材“岳桦”。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海拔10001700m的山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及内蒙古东部。原形态:乔木,高815...
中药材“岩败酱”。生境分布:华北。化学成分:根含挥发油。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排脓。 肠炎,痢疾,阑尾炎,肝炎:用量2~5钱,水煎服。 黄疸:...
中药材“川芎”。别名:芎藭、小叶川芎。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状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拳形,结节顶端有茎基团块,外皮黄褐色,有香气。茎常数个丛生,直...
中药材“川滇桤木”。别名:滇赤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2500m的溪边、杂木林内。 资源分布:分布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乔木,高达20m...
中药材“崩疮药”。别名:山暗册、山崩砂、黄京木、山暗赤、黄金稍、白筋、白暗赤、白泡、山阴木、四大天王、山甜娘。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300m的阔叶...
中药材“崖松”。别名:疣果景天、小鹅儿肠[陕西]。性味:酸、涩,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痢。用于小儿丹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睾丸炎;外用治烧烫伤。用法用...
中药材“川贝母”。别名:贝母、川贝。性状: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
中药材“崇澍蕨”。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200m的林下或沟谷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