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太白花”。别名:高山石蕊。性味:淡,平。功能主治:平肝潜阳,调经止血。用于头晕目眩,高血压病,偏头痛,鼻衄,崩漏,月经不调,白带。用法用量:3~5钱。出...
中药材“太子参”。别名:孩儿参、双批七、异叶假繁缕。性状:本品呈细长纺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长3~10cm,直径0.2~0.6cm。表面黄白色,较光滑,微有纵...
中药材“天韭”。别名:茖韭、山葱、茖葱、鹿耳韭。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止血,散瘀,镇痛。用于衄血,瘀血,跌打损伤。用法用量:0.5~1两,水煎服;外用适量,捣...
中药材“天青地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阴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原形态:破血丹多年生草本,高1040cm。根茎颈部有残存纤维状叶鞘;地上茎上部分...
中药材“太白韭”。别名:野葱、野蒜、太白山葱。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4700m的阴湿山坡。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安徽、河南、四川、云...
中药材“天香炉”。别名:大香炉(《生草药性备要》),天吊香(《岭南采药录》),仰天盅(《陆川本草》),细金香炉、小金钟(《南宁市药物志》),蜂窝草(《四川中药志...
中药材“太白米”。别名:假百合。性味:辛,温。功能主治:宽胸理气,止咳止痛。用于心胃气痛,胸闷,咳嗽,呕吐。用法用量:0.5~2钱,水煎服或研粉吞服4~8分。别...
中药材“天蓬子根”。别名:新莨菪、搜山虎[云南]、拟癫茄。性味:辛、苦,温。有大毒。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止痛。用于跌打损伤,关节疼痛,瘫痪,破伤风。用...
中药材“天葵草”。别名:紫背天葵、雷丸草、夏无踪、老鼠屎草、旱铜钱草、蛇不见。出处:出自《滇南本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疏林下、草丛、沟边路旁或山谷地较阴...
中药材“太白丽参”。别名:太白土高丽参。性味:甘、微苦,平。有小毒。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托毒外出,止痛。用于病后体虚,阴虚潮热,疮毒内陷,关节疼痛。用法用量:2...
中药材“太白菊”。别名:紫菀千花、肺经草、柔软紫菀。生境分布:北部、西北部、西部至西南部各省区。性味:苦、微辛,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主治肺脓肿,肺炎,...
中药材“太白三七”。性味:甘、苦,平。功能主治:祛风湿,强筋骨,活血,止血。用于风湿关节痛,崩漏,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用法用量:2~3钱。出处:《陕西草药》。生...
中药材“太白小紫菀”。出处:《陕西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高山草坡或山顶。分布陕西、青海、甘肃等地。原形态:多年生小草本,高20~25厘米。茎单生,直立,细弱,...
中药材“太白鹿角”。别名:太白针、地蓬草、细石蕊。出处:《陕西中草药》。原形态:地衣体鳞片状,生于子器柄基部和上部,表面灰绿色,里面灰白色,稀瓣裂。子器柄粗壮,...
中药材“女娄菜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800m以下的山坡草地或旷野路旁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原形态:一二年或多年生草本,高2070cm...
中药材“女菀”。别名:白菀、织女菀(《吴普本草》),女宛(《本草经集注》)。女肠(《广雅》),羊须草(《雷公炮炙论》),茆(《别录》)。出处:《本经》。生境分布...
中药材“奴柘刺”。出处:《本草拾遗》。性味:《本草拾遗》:
中药材“女贞叶”。别名:冬青叶(《海上方》),土金刚叶、爆竹叶(《贵州民间方药集》)。出处:《纲目》。性味:《纲目》:
中药材“太阳海星”。别名:太阳鱼。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水深25400m的沙泥海底。 资源分布:我国黄海、渤海均有分布。原形态:陶氏太阳海星,体盘大而圆,腕...
中药材“头巾草”。别名:并头黄芩、山麻子。生境分布: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西、青海。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主治肝炎,阑尾炎,跌打损伤,蛇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