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七里明”。出处:始载于《浙江药用植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700m的阴湿山谷林中或空旷湿润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及福建等地。原形...
中药材“三七花”。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性味:甘,凉。功能主治:清热,平肝,降压。治高血压,头昏,目眩,耳鸣,急性咽喉炎。用法用量:内服:开水冲泡茶服;适量。...
中药材“万寿菊花”。别名:臭芙蓉、金菊、黄菊、红花、柏花、里苦艾、蜂窝菊、金花菊、金鸡菊。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向阳温暖湿润环境 ...
中药材“七星草乌”。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400m的山地草坡。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大理苍山。原形态:苍山乌头,多年中草本,高4585cm。块根胡萝卜形...
中药材“万年青”。别名:斩蛇剑、冬不调草、铁扁担、九节连。生境分布:多为栽培或野生于山涧、林下湿地。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及湖北、河南等地。原形态:多年生常绿草...
中药材“七角风”。别名:接骨丹。出处:《贵州草药》。生境分布:生于灌木林中。分布贵州、四川、湖北等地。原形态:常绿灌木。茎直立,无刺。叶互生;有长柄,基部扩大抱...
中药材“七鳃鳗”。别名:七星子鱼、八目鳗、七星鱼、七星鳗。出处:始载于《吉林中草药》。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部分时期栖息于海中成长后于45月回游至浅水河流中砂砾底...
中药材“三七叶”。出处:《纲目》。性味:《生草药性备要》:
中药材“三出叶委陵菜”。别名:草杜仲。生境分布:内蒙古。性味:苦、辛,微温。功能主治:消肿利水。主治各种水肿。用法用量:入丸散。别名:草杜仲。出处:出自《浙江民...
中药材“七角白蔹”。别名:小接骨丹、葎叶白蔹、活血丹、葎草叶山葡萄。生境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南至安徽。性味:辛,热。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炎解毒,生肌长骨,...
中药材“三七”。性状: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径1~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及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
中药材“七星剑”。别名:小叶不红、假芥兰、星色草(《生草药性备要》),独行千里(《本草求原》),野香薷(《岭南草药志》),小叶荠薴(《广西植物名录》)。出处:《...
中药材“万年藓”。别名:天朋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潮湿的针阔林下或沼泽地附近。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吉林、辽宁、陕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西藏等地。...
中药材“万丈深”。别名:瘦地草、马尾参。性味:苦、微甘,平。功能主治:健脾消积,清热解毒,下乳。用于小儿疳积,乳汁不足,支气管炎,肺炎,肝炎,白带,肠风下血,筋...
中药材“三叉凤尾蕨”。别名:老泻风、凤尾草。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2000m的林下沟谷或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
中药材“三尖杉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为我国特有树种,生于针、阔叶树混交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南及陕西、甘肃、安徽、浙江、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常...
中药材“三升米”。别名:细枝茶藨子。生境分布:陕西、浙江、湖北、四川。功能主治:清虚热,调经止痛。主治虚弱,乏力,月经不调,痛经。用法用量:0.5~1两。出处:...
中药材“三加皮”。原形态:落叶小乔木,常有刺。叶互生或簇生于短枝顶端,掌状复叶,小叶为三片,卵形至椭圆形,伞形花序顶生或簇生于枝端。分布于西藏地区。功能主治:祛...
中药材“三分三”。别名:大搜山虎、山野烟、山茄子。原形态:1、锐萼东莨菪:多年生草本,高50~150厘米。根状茎肥厚成粗短圆柱形,主根几垂直,萝卜形,深入地下,...
中药材“三对叶丹参”。别名:小红参、小紫丹参、红根根药。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9003900m的山坡、山谷、沟边、灌丛中、林下或草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