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龙葵”。别名:龙葵草、天茄子、黑天天、苦葵、野辣椒、黑茄子、野葡萄。性味:苦,寒。有小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用于感冒发烧,牙痛,慢性支气管炎...
中药材“龙胆地丁”。别名:蓝花草、紫花地丁[四川]。性味:苦、辛,寒。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痈。用于咽喉肿痛,阑尾炎,白带,尿血;外用治疮疡肿毒,淋巴结结核...
中药材“龙老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松林下或林缘草坡。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原形态:子宫草,多年生草本。根茎细长,末端呈疙瘩状;茎单一,纤细,高1...
中药材“龙眼树皮”。出处:《岭南采药录》。功能主治:治疳积,疔疮。 ①《岭南采药录》:
中药材“龙眼肉”。别名:龙眼、桂圆、圆眼。性状:本品为纵向破裂的不规则薄片,常数片粘结。长约1.5cm,宽2~4cm,厚约0.1cm。棕褐色,半透明。一面皱缩不...
中药材“龙眼核”。性味:微苦、涩,平。功能主治:止血止痛。用于胃痛,烧烫伤,刀伤出血,疝气痛;外用治外伤出血。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研末调茶油敷患处或研...
中药材“龙眼根”。性味:微苦,平。功能主治:利湿,通络。用于乳糜尿,白带,风湿关节痛。用法用量:0.5~1两。出处:《泉州本草》。性味:《泉州本草》:
中药材“龙船花根”。别名:红缨花树根(《广东中医》4(9):378,1959)。出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性味: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中药材“龙船花”。别名:百日红、映山红、红缨树。性味:苦、微涩,凉。注意:孕妇忌服。功能主治:散瘀止血,调经,降压。根、茎:肺结核咯血,胃痛,风湿关节痛,跌打损...
中药材“龙脑膏香”。别名:婆律膏(《唐本草》),龙脑油(《南海药谱》),婆律香(《纲目》)。出处:《唐本草》。性味:《南海药谱》:
中药材“龙葵根”。出处:《本草图经》。性味:《纲目》:
中药材“龙脑香子”。出处:《唐本草》。性味:①《唐本草》:
中药材“龙角草”。别名:鹿用草、光棍草、长隔距兰、吊兰、树葱、木石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附生于树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原形态:马尾...
中药材“龟血”。出处:《药性论》。原形态:形态详
中药材“(鱼彭)鱼鳃”。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为暖水性中上层大型鲼类。主食浮游甲壳类及小鱼。 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黄海、东海和...
中药材“龟胆汁”。出处:《纲目》。原形态:形态详
中药材“龙虱”。别名:水鳖虫(《江苏中药名实考》),射尿龟、尿缸贼(《陆川本草》),水龟子(《中药志》)。出处:《纲目拾遗》。生境分布:分布湖南、江苏、福建、浙...
中药材“龙骨风”。别名:飞天蠄蟧、大贯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000m的溪边林下草丛中或阔叶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福建、台湾、广东、广西...
中药材“龙须藤”。别名:羊蹄藤、乌郎藤、过岗圆龙、九龙藤、五花血藤、梅花入骨丹、燕子尾、黑皮藤。性味:苦、涩,平。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健脾理气。用于风...
中药材“龙须参”。出处:《南京民间药草》。生境分布:野生于山坡杂草中。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茎直立,绿色,有柔毛,上部分枝。叶互生;卵形,先端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