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金刀菜”。别名:珍珠风、臭常山。出处:《湖南药物志》。生境分布:生山坡林下。分布广东、湖南等地。原形态:灌木,高0.8~2米。小枝略被星状毛。叶对生,纸...
中药材“金刚一棵蒿”。别名:益母藤、东方发白、梭罗来、红天麻、公子天麻。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300m的林下。 资源分布:...
中药材“金刚藤头”。别名:铁菱角、饭巴坨、冷饭巴(《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下或灌丛林内。分布江苏、安徽、浙江、福建、...
中药材“金叶子”。别名:狗脚草、疯姑娘、补骨灵、麻虱子、马虱子、劳伤叶、云南假木荷、云南克檑木。性味:辛、涩,温。有毒。功能主治:散瘀止痛,祛风除湿,止血通窍。...
中药材“金挖耳”。别名:挖耳草(《重庆草药》),朴地菊、劳伤草(《泉州本草》),野烟、铁抓子草、野向日葵、铁骨消、翻天印(《湖南药物志》),倒盖菊、山烟筒头(广...
中药材“金刚口摆”。别名:黄栀子。出处:《贵州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中。分布广东、江西、湖南、贵州、四川、湖北、陕西南部。原形态:常绿灌木,高1~2米,全...
中药材“金果榄”。别名:山慈菇[广东、广西]、金牛胆、地苦胆、金狮藤、九牛胆、九莲子、青牛胆、金线吊葫芦。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圆块状,长5~10cm,直径3~6c...
中药材“金榭榴”。别名:地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2500m的间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台湾等地。原形态:小灌木。多分枝,茎圆柱形,灰白色,幼...
中药材“金叶柃”。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1400m的山顶、山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金叶柃 灌木,高...
中药材“金刚散”。别名:红十字创粉(《云南中医验方》),大接骨丹(《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见肿消(《陕西中草药》),红赤葛、红内消、赤葛(《四川常用中草药》)。...
中药材“金刚大”。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西、浙江、安徽。原形态:黄精叶钩吻 多年生草本。根茎横生,节多而密。茎直立,不分枝,高1...
中药材“金慈姑”。出处:始载于《云南植物名录》。生境分布:分布于云南腾冲地区,昆明植物园有栽培。原形态:金慈姑,块茎近球形。叶34,丛生,叶柄长1035cm ,...
中药材“金环蛇”。别名:金蛇、金包铁、金角带、手巾蛇、金报应。生境分布:广西。性味:咸,温。注意:如属血燥筋枯之痹则忌用。功能主治:通关透节,袪风。主治风湿麻痹...
中药材“金橘核”。别名:金橘子(《闽东本草》)。出处:《本草再新》。归经:入肝、肺二经。性味:味酸辛,性平,无毒。功能主治:治目疾、喉痹,消瘰疬结核。(性味以下...
中药材“金橘叶”。出处:《本草再新》。性状:干燥叶多数呈筒状,有光泽,两面均绿色,日久渐转黄色或灰色,气香。化学成分:叶含维生素C,其含量比果实多。归经:入肝、...
中药材“金狮藤”。别名:香里藤、香里陈、青香藤、金腰带[福建]。性味:苦、辛,微温。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收敛镇痛。用于中暑腹痛,胃痛,腹痛下痢,风湿关节痛,毒蛇...
中药材“金沙草”。别名:牛吊西、曲须、扫把藤、斑鸠窝、须须药、软筋藤。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150m的溪边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
中药材“金沸草”。性状:条叶旋覆花:茎呈圆柱形,上部分枝,长30~70cm,直径0.2~0.5cm;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疏被短柔毛,有多数细纵纹;质脆,断面黄白...
中药材“金甲豆”。别名:黄帝豆、五色豆。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本品种子如不充分烤熟,食之可引起氢氰酸中毒。又据报告,此豆味甜者无毒,而苦者有...
中药材“金瓜”。别名:老苦瓜、野鼠瓜、天花粉、老鼠瓜。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30900mm的山坡、路旁、疏林及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广西、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