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瓣蕊唐松草”。别名:花唐松草、马尾黄连、肾叶唐松草(《河北中药手册》)。出处:《河北中药手册》。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丛和林缘草地中,分布四川、青海、甘肃...
中药材“甘肃棘豆”。别名:色舍儿(藏名)。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生境分布:生于干燥草原、山坡、河边或林下。分布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态:多年生...
中药材“甘草头”。别名:疙瘩草(《甘肃中药手册》)。出处:《纲目》。功能主治:行瘀血,消肿毒。 ①朱震亨:
中药材“瑞香花”。别名:麝囊(《群芳谱》),蓬莱花(《花镜》),雪花、夺香花(《广东新语》),野梦花、山梦花(《贵州草药》),雪地开花、红总管、雪冻花(江西《草...
中药材“瓶蕨”。别名:热水莲。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2700m的溪边树干上或阴湿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西南及浙...
中药材“瑞香叶”。出处:《岭南采药录》。功能主治:治疮疡,痛风。 ①《岭南采药录》:
中药材“瓦松”。别名:瓦花、瓦塔、狗指甲。性味:酸,平。有大毒。功能主治:活血,止血,敛疮。用于便血,吐血;外用治疮口久不愈合。用法用量:0.5~1钱;外用适量...
中药材“瓠子”。别名:甘瓠(《诗经》),甜瓠(《千金·食治》),净街棰(《清异录》),龙蜜瓜、天瓜(《滇南本草)),长瓠(《纲目》),扁蒲(《群芳谱》)。出处:...
中药材“甘松”。别名:甘松香。性状:本品略呈圆锥形,多弯曲,长5~18cm。根茎短小,上端有茎、叶残基,呈狭长的膜质片状或纤维状。外层黑棕色,内层棕色或黄色。根...
中药材“瓜子藤”。别名:念珠藤、阿利藤、过山香、满山香、春根藤。性味:辛、微苦,温。功能主治:祛风活血,通经活络。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痛,跌打损伤,闭经。用法用...
中药材“瓦韦”。别名:剑丹、七星草[北京]、骨牌草、小叶骨牌草、金星草。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血,止咳。用于尿路感染,肾炎,痢疾,肝炎,...
中药材“瑞香根”。出处:《纲目》。性味:《纲目》:
中药材“甜瓜花”。出处:《本草图经》。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中药材“甘遂”。别名:猫儿眼[西北]、化骨丹、甘泽、肿手花、萱根子。性状:本品呈椭圆形、长圆柱形或连珠形,长1~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黄白...
中药材“甘草节”。别名:粉草节(《外科精要》)。出处:《本草原始》。功能主治:治痈疽疮毒,咽喉肿痛。 ①《医学入门》:
中药材“甜叶菊”。别名:甜茶。出处:始载于《中草药》。生境分布:原产于南美巴拉圭和马西交界的高山草地。现北京、河北、陕西、江苏、福建、湖南、云南等地均有引种。原...
中药材“甜瓜叶”。出处:《嘉佑本草》。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中药材“甘蔗”。别名:红甘蔗。生境分布:南方各省。化学成分:含蔗醣13~27%、己酸、乙醇酸(gallcollic acid)、甘氨酸、乌头酸等。 未成熟甘蔗汁...
中药材“甘青铁线莲”。别名:木通、亦蒙。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4900m的高原草地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
中药材“甜果藤”。别名:定心藤、铜钻。性味:微苦、涩,平。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调经活血,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黄疸,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痛经,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