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滇高良姜”。别名:良姜。出处:滇高良姜始载于《滇南本草》,名良姜。《植物名实图考》卷二十五芳草类载:“高良姜,滇生者,叶润根肥,破茎生葶,先作红苞,火焰...
中药材“滚龙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树干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中型附生蕨类,植株攀援,长69m。根茎灰褐色,横走,疏被淡...
中药材“满山白”。别名:小花满山白。性味:辛,凉。功能主治:止咳,祛痰,平喘,消炎。用于慢性气管炎。用法用量:1~1.5钱。别名:小花满山白。生境分布:生态环境...
中药材“满江红根”。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功能主治:《贵州民间方药集》:
中药材“滑叶跌打”。别名:青树跌打、止血树。性味:苦、辛,温。功能主治:止血,止痛。用于消化道出血,胃痛;外用治外伤出血。用法用量:0.3~1钱,研粉,温开水送...
中药材“滇西风毛菊”。别名:八面风、天朋草、花戎芦。出处:始载于《青藏高原药物图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高山草坡。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中药材“滑背草鞋”。别名:蒲公荚(《广西中草药》),土蒲公英(《广西植物名录》)。出处:《广西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或山野路旁。分布四川、云南、广西等地。...
中药材“滚山虫”。别名:滚山珠、地罗汉。性味:咸,温。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接骨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脱臼。用法用量:0.5~1钱,研粉,复位固定后,将药粉放...
中药材“滇藏方枝柏”。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04300m的高山地带。 资源分布:分布于去南、西藏等地。原形态:滇藏方枝柏,灌木,高12m,常呈匍匐状...
中药材“滨海前胡”。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滨海滩地或近海山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部沿海的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等地。...
中药材“滴血根”。别名:小血藤。生境分布:广东、四川、云南、贵州。性味:甘、温。功能主治:温经,通络,养血,活血,补肾。主治肾虚腰痛,气血虚弱,跌打损伤。用法用...
中药材“漆叶”。出处:《本草图经》。化学成分:含槲毒素。性味:《陆川本草》:
中药材“火炭母草根”。出处:《重庆草药》。性味:酸甘,平。 ①《分类草药性》:
中药材“火焰子”。别名:蔓乌药、羊角七(《陕西中草药》),草乌(《宁夏中草药手册》)。出处:《陕西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低山至中山的山坡灌丛或林下湿地。分布四...
中药材“漆大姑”。别名:毛漆、毛七哥(《陆川本草》),毛七公、大毛七、算盘子、野南瓜(《南宁市药物志》),漆大伯(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杨漆姑婆(《南方...
中药材“漏芦”。别名:狼头花。性状:本品呈圆锥形或扁片块状,多扭曲,长短不一,直径1~2.5cm。表面暗棕色、灰褐色或黑褐色,粗糙,具纵沟及菱形的网状裂隙。外层...
中药材“漆姑草”。别名:羊儿草、地松、星秀草、珍珠草。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散结消肿,解毒止痒。用于白血病,漆疮,痈肿,淋巴结结核,龋齿痛。用法用量:0.5~...
中药材“火焰兰”。别名:红珊瑚、山观带、山裙带。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附生于林中树上或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
中药材“漆子”。出处:《纲目》。化学成分:漆树果实富含棕榈酸。种子含蜡24%。Rhus succedanea的蜡中含廿二烷二酸和廿烷二酸。性味:《南方主要有毒植...
中药材“漆树木心”。出处:《陆川本草》。性味:辛,温,微有小毒。功能主治:行气,镇痛。治心胃气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出处:出自《陆川本草》。生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