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地菍果”。原形态:矮小灌木,高1030cm。茎匍匐上升,逐节生根,分枝多,披散,地上各部被糙伏毛。叶对生;叶柄长26mm;叶片坚纸质,卵形或椭圆形,长1...
中药材“地蚕”。别名:土冬虫草、白冬虫草、白虫草、肺痨草。性味:甘,平。功能主治:益肾润肺,滋阴补血,清热除烦。用于肺结核咳嗽,肺虚气喘,吐血,盗汗,贫血,小儿...
中药材“地胆”。别名:圆胸地胆。生境分布:东北。性味:辛,热;有大毒。注意:本品有大毒,内服慎用,孕妇禁用。功能主治:破血消癓,功毒蚀疮,引赤发泡。用于癓瘕肿块...
中药材“地茄子”。出处:《分类草药性》。性味:《四川中药志》:
中药材“地血香”。别名:大饭团、梅花钻、风藤(《广西中草药》),吹风散、大风沙藤、大钻骨风、冷饭团、绣球香、通血香(《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出处:《云南思茅中草...
中药材“地锦”。别名:地噤(《本草拾遗》),常春藤(《植物名实图考》),爬墙虎、红葡萄藤、红葛(《中国树木分类学》),爬山虎(《苏南种子植物》),大风藤、过风藤...
中药材“地莓子”。别名:黄帽子、黄刺儿根。出处:《陕西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沟石砾滩地及土层较厚处.分布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省。原形态:低矮半灌木状多年...
中药材“地肤子”。别名:扫帚苗。性状:本品呈扁球状五角星形,直径1~3mm。外被宿存花被,表面灰绿色或浅棕色,周围具膜质小翅5枚,背面中心有微突起的点状果梗痕及...
中药材“地肤苗”。出处:《别录》。性味:苦,寒。 ①《本草图经》:
中药材“地菍”。别名:地茄子、地兰子、地石榴、铺地锦。性味:甘、涩,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补血止血。用于预防流行性脑脊髓寞炎,肠炎,痢疾,肺脓疡,盆...
中药材“地贵草”。生境分布:贵州。性味:辛,温。功能主治:舒筋活络。主治风湿疼痛。用法用量:0.5~1两。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阔叶林下、山野路旁。 资源...
中药材“地血香果”。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功能主治:强心补肾,止咳祛痰。治肾虚腰痛,气管、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出处:出自《...
中药材“地膜香”。别名:百里香、地椒。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沟边、草地及石砾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新疆北部。原形态:阿尔奈百里香,半灌木。茎铺铺匐或上升,末...
中药材“地绵绵”。别名:小野芝麻、蜘蛛草。生境分布: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功能主治:外伤止血。用法用量:外用捣烂敷患处。别...
中药材“堆莴苣”。别名:铁麻、江维草、山活血。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或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等地。原...
中药材“垂丝卫矛果”。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山谷、杂木林下及溪谷林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原形态:垂丝卫矛 落叶...
中药材“块茎糙苏”。别名:野山药(《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生境分布:生于草原、河岸草丛中。分布东北、西北以及内蒙古等地。原形态:...
中药材“垂穗荛花”。别名:金腰带、了哥王、鸡断肠、雀儿麻、山棉皮、野发麻、野棉花、雀子麻、地棉麻。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疏林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华南及...
中药材“垂丝卫矛”。别名:球果卫矛、五棱子(《浙江天目山药植志》),青皮树(《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小米饭、暖木(《中国经济植物志》)。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中药材“地骷髅”。别名:仙人骨(《博济方》),老萝卜头(《分类草药性》),老人头(《天宝本草》),地枯萝(《现代实用中药》),气萝卜(《江苏植药志》),枯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