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五除叶”。别名:山茶辣(《广西药植名录》),大漆王叶(《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竹林边阴湿的地方。分布云南...
中药材“亚婆潮”。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缘或疏林下及阳光充足、土壤干燥的灌丛中。 资源分布:生分布于海南。原形态:广花耳草,藤状灌木。茎通常光滑无毛。叶对生...
中药材“五转七”。别名:阴阳扇、包谷陀子、通天七。性味:苦,寒。注意:内服时,禁忌烟、酒。功能主治:利尿消肿,活血调经。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用法用量:...
中药材“五爪龙”。别名:五叶藤(《南宁市药物志》),五叶茹(《泉州本草》)。出处:《南宁市药物志》。生境分布:分布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广州多有栽培,常缠绕于竹...
中药材“五谷虫”。别名:蛆(《集韵》),谷虫(《本草求真》),水仙子(《药材资料汇编》)。出处:《滇南本草》。性状:干燥虫体,扁圆柱形,头部较尖,长1~1.5厘...
中药材“五色梅”。别名:马缨丹、红彩花、头晕花、如意花。原形态:直立或半藤状灌木,高可达2米,有强烈臭气,全株被短毛。茎枝常有下弯钩刺。叶对生,卵形或长圆状卵形...
中药材“五裂槭”。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2000m的林缘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五...
中药材“井边草”。别名:黑枸杞、凤尾草、井口边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02600m的河谷、石缝和山林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台湾、...
中药材“五色梅根”。出处:《广西中药志》。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中药材“五角枫根”。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杂木林中。分布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落叶乔木,高3~10米。树...
中药材“五香血藤”。别名:大活血(《天目山药植志》),紫金藤、钻骨风(《贵州草药》),血藤(《中草药资料》)。出处:《贵州草药》。生境分布:产贵州、浙江等地。原...
中药材“五香草”。别名:土香薷、小叶香薷[浙江]、痧药草、小叶天香薷、野香草。性味:辛,温。功能主治:解毒消炎,利尿镇痛。用于中暑,感冒,胃痛,扁桃体炎;外用治...
中药材“五色梅叶”。别名:臭金凤叶、毛神花叶、五色花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常生于海拔801500m的海边沙滩、路边及空旷地。我国庭园有栽培。福建、台湾、广东、...
中药材“五色梅花”。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中药材“亮叶桦根”。别名:狗啃木(《贵州草药》)。出处:《贵州草药》。生境分布:生向阳山坡和杂木林内。分布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至浙江南部。原...
中药材“人中白”。归经:入肝、三焦、膀胱经。性味:咸,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瘀止血。用于咽喉肿痛,牙疳口疮,咯血、衄血等症。用法用量: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
中药材“亮叶冬青根”。生境分布:分岂有此理于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亮叶冬青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5m。小枝绿色,四棱或具条纹,无毛。叶互生;...
中药材“亚罗椿”。别名:苦亚罗春、浆果楝秧勒、哈皮纺[傣语]。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凉。注意:孕妇忌服。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截疟。主治疟疾。用法用量:根3钱...
中药材“亚香棒虫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中落叶层下鳞翅目的幼虫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态:亚香棒虫草 子...
中药材“人乳汁”。别名:奶汁(《纲目》)。出处:《别录》。化学成分:每100克人乳汁含水分88克、蛋白质1.5克、脂肪3.7克、碳水化物6.4克、灰分0.3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