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根(《本草经集注》),土黄耆(《滇南本草》)。
出处《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的根。
性味甘辛,寒。
①《别录》:"味甘,寒,无毒。"
②《滇南本草》:"性温,味辛微甘。"
注意《本草正义》:"脾阳不振者忌用。"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窍,通淋。治消渴,淋病,二便不利,乳汁少,白带,虫螫伤。
①《本草经集注》:"葵根汁解防葵毒。"
②《别录》:"主恶疮,疗淋,利小便,解蜀椒毒。"
③孟诜:"主疳疮生身面上,汁黄者,可取根作灰和猪脂涂。"
④《滇南本草》:"破结气,下中气,止气疼,散痰,消瘿瘤,生吃令人泻,用蜜炒。"
⑤《纲目》:"利窍滑胎,止消渴,散恶毒气。"
⑥《分类草药性》:"治妇人白带,虚咳,盗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捣汁或研末。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消中日夜尿七、八升:葵根如五升盆大两束,以水五斗,煮取三斗,宿不食,平旦一服三升。(《千金方》)
②治消渴饮水过多,小便不利:葵根茎叶五两,切。上药以水三大盏,入生姜一分,豉一合,煮取二盏,去滓,食后分温三服。
③治热淋、小肠不利,茎中急痛:车前子一合,葵根一两半(锉用)。上药以水一大盏(半),煎至一盏,去滓,食前分为三(二)服。
④治二便不通胀急者:生冬葵根二斤(捣汁三合),生姜四两(取汁一合),和匀,分二服,连用即通。(②方以下出《圣惠方》)
⑤治口吻疮:葵根烧作灰,及热敷之。(《千金方》)
⑥治气虚浮肿:葵根一两,水煎兑糖服。(《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⑦治乳汁少:葵根二两,煨猪肉吃。(《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⑧治妊娠卒下血:葵根茎烧作灰,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⑨治小儿蓐疮:葵根烧末敷。(《子母秘录》)
⑩治虺蛇毒:葵根捣敷。(《古今录验》)
⑾治项生瘿瘤,咽喉内气粗喘促,喉内有痰声,响而不止:土黄耆一两(蜜炒),皮硝三钱,猪眼子五钱(新瓦焙去油)。共为细末,蜜丸,每服三钱,滚水送下,吃至三天后,人面消瘦,至七天后可愈。(《滇南本草》)
摘录 《中药大辞典》葵根、土黄耆。
英文名 Root of Cluster Mallow 出处1.出自《本草经集注》2.《本草正义》:葵性甘寒而滑,茎苗根实,情性俱同,功用相等,泄热通淋,滑利二便,皆湿热蕴结者为宜。
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野葵Malva verticillata L.及冬葵Malva crispa L.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alva verticillata L.[M.pulchella Bernh.]2.Melva crisp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平原、山野等处。
资源分布:1.我国各地均有分布。
2.我国西南及河北、甘肃、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种植。
原形态1.野葵 二年生草本,高60-90cm。茎被星状长柔毛。叶互生;叶柄长2-8cm,仅上面槽内被绒毛;托叶卵状披针形,被星状柔毛;叶片肾形至圆形,直径5-11cm,常为掌状5-7裂,裂片短,三角形,具钝尖头,边缘有钝齿,两面被极疏糙状毛或几无毛。花3至数朵簇生于叶腋间,几无柄至有极短柄;总苞的小苞片3枚,线状披针形,被纤毛;萼杯状,5裂,广三角形,被疏星状长硬毛;花冠淡白色至淡红色,花瓣5,长6-9mm,先端凹入,具爪;雄蕊柱长4mm,被毛;花柱分枝10-11。果扁圆形,直径5-7mm,分果丬10-11,背面平滑,两侧具网纹。种子肾形,直径约1.5mm,紫褐色,秃净。花期3-11月。
2.冬葵 本种与野葵的区别为:一年生草本,不分枝。茎被柔毛。叶柄细瘦,被疏柔毛;叶片圆形,5-7裂,直径5-8cm,基部心形,边缘具细锯齿,特别皱曲。花白色。果扁球形,直径约8mm,分果爿11,网状,具细柔毛。种子直径约1mm,暗黑色。花期6-9月。
归经脾;膀胱经
性味甘;寒
注意《本草正义》:脾阳不振者忌用。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解毒。主水肿;热淋;带下;乳痈;疳疮;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1.《本草经集注》:葵根汁解防葵毒。
2.《别录》:主恶疮,疗淋,利小便,解蜀椒毒。
3.盂诜:主疳疮生身面上,汁黄者,可取根作灰和猪脂涂。
4.《滇南本草》:破结气,下中气,止气疼,散痰,消瘿瘤,生吃令人泻,用蜜炒。
5.《纲目》:利窍滑胎,止消渴,散恶毒气。
6.《分类草药性》:治妇人白带,虚咳,盗汗。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