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子
03-02
0

《全国中草药汇编》:川楝子

拼音注音 Chuān Liàn Zǐ 别名

金铃子、川楝实

英文名 FRUCTUS TOOSENDAN 来源

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原形态

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树皮灰褐色,有纵沟纹,幼嫩部分密被星状鳞片。叶互生,二至三回单数羽状复叶。夏季开紫色花,腋生圆锥状排列的聚伞花序。核果大,椭圆形或近圆形,长约3厘米,红色或栗棕色,有光泽,核坚硬木质,有棱,6~8室。种子3~5粒。

性状

本品呈类球形,直径2~3.2cm。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少数凹陷或皱缩,具深棕色小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成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黏性。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1粒。气特异,味酸、苦。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炮制

川楝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炒川楝子:取净川楝子,切厚片或碾碎,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焦黄色。

归经

归肝、小肠、膀胱经。

性味

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

4.5~9g。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川楝子

拼音注音 Chuān Liàn Zǐ 别名

楝实(《本经》),练实(《本草经集注》),金铃子。仁枣(侯宁极《药谱》),苦楝子(《本草图经))。

出处

《本草正》

来源

为樟科植物川楝果实

生境分布

生于疏林中潮湿处。分布四川、湖北、湖南、河南、贵州及甘肃南部等地。主产四川、湖北、贵州、河南等地。

原形态

川楝(《摘元方》)

乔木,高达10余米。树皮灰褐色,小枝灰黄色。2回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总叶柄长5~12厘米,羽片4~5对,各对间距离疏远;小叶2~5对,卵形成窄卵形,长4~7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圆形,常不对称,全缘或有疏锯齿。圆锥状聚伞花序,腋生,密生短毛及星状毛;总花梗长达10厘米;花淡紫色,直径6~8毫米;萼5~6片,灰绿色;花瓣5~6枚,狭长倒披针形;雄蕊2倍于花瓣数,花丝连合成管状;子房瓶状,6~8室,偶或5室。核果长圆形或近圆形,黄色或栗棕色。种子扁平长椭圆形,黑色,长约1厘米。花糊3~4月。果期9~11月。

性状

干燥果实呈球形或椭圆形,长径1.5~3厘米,短径1.5~2.3厘米。表面黄色或黄棕色,微具光译,具深棕色或黄棕色圆点,微有凹陷或皱缩。一端凹陷,有果柄脱落痕迹,另一端较平,有一棕色点状蒂痕。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有空隙。果肉厚,浅黄色,质松软。果核球形或卵圆形,两端平截,土黄色,表面具6~8条纵棱,内分6~8室,含黑紫色扁梭形种子6~8枚。种仁乳白色,有油性。气特异,味酸而苦。以表面金黄色,肉黄白色,厚而松软者为佳。

化学成分

含川楝素(toosendanin)、生物碱、山柰醇、树脂、鞣质。

炮制

川楝子:拣去杂质,洗净,烘干,轧碎或劈成两半。炒川楝子:将轧碎去核的川楝肉,用麸皮拌炒至深黄色为度,取出放凉。

《雷公炮炙论》:"(楝实)采得后晒干,酒拌浸令湿,蒸,待上皮软,剥去皮,取肉去核,勿单用其核,槌碎,用浆水煮一伏时用。如使肉即不使核,使核即不使肉。"

归经

入肝、胃、小肠经。

①《珍珠囊》:"入心。"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小肠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阳明、手足太阴经。"

④《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

性味

苦,寒,有毒。

①《本经》:"苦,寒。"

②《别录》:"有小毒。"

③《珍珠囊》:"酸,苦。"

④《医林纂要》:"核:苦辛;寒。"

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服。

《纲目》:"茴香为之使。"

功能主治

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治热厥心痛,胁痛,疝痛,虫积腹痛。

①《本经》:"主温疾、伤寒太热烦狂,杀三虫疥窃,利小便水道。"

②《药性论》:"主人中大热,狂,失心躁闷,作汤浴。"

③《珍珠囊》:"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

④《纲目》:"治诸疝、虫、痔。"

⑤《医林纂要》:"泻心火,坚肾水,清肺金,清肝火。核:怡疝,去痼冷。"

⑥《本革求原》:"治淋病茎痛引胁,遗精,积聚,诸逆冲上,溲下血,头痛,牙宣出血,杀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热厥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者: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酒调下,温汤亦得。(《活法机要》金铃子散)

②治膀胱疝气,闭塞下元,大小便不通,疼痛不可忍者:金铃子肉四十九枚(锉碎如豆大,不令研细,用巴豆四十九枚,去皮不令碎,与金铃子肉同炒至金铃子深黄色,不用巴豆),茴香一两(炒)。上件除巴豆不用外,将二味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食前。(《杨氏家藏方》金铃子散)

③治寒疝,以及偏坠,小肠庙痛:川楝子三钱,小茴香五分,木香一钱,淡吴茱萸一钱。长流水煎服。(《医方简义》导气汤)

④治脏毒下血:苦楝子炒令黄。为末,蜜丸。米饮下十丸至二十丸。(《经验方》)

⑤治肾消膏淋,病在下焦:苦楝子、茴香等分。为末,每温酒服-钱。(《圣惠方》)

⑥治小儿五疳:川楝子肉、川芎等分。为末,猪胆汁丸。米次下。(《摘元方》)

⑦治耳有恶疮:楝于,捣,以绵裹塞耳内。(《圣惠方》)

临床应用

①治疗急性乳腺炎

将苦楝子连皮和仁,捣碎晒干,炒微黄,研细末。每次以苦楝子末3钱,红糖2两,用黄酒或开水100~200毫升冲服,每日1~2次,连服2~5次。共治43例,其中初诊时未化脓者34例,服药2~4次,均在3天内治愈。

②治疗头癣

苦楝子烤黄研成细末,用熟猪油或凡士林调成50%油膏。先将患者头发剃光或剪短,用清水洗净疮痂,再以5~10%明矾水洗1遍,擦干,涂油膏(约厚2~3毫米),每日1次,连续10天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可愈。上法共治发癣患者4000余人,有效率98%以上。

备注

陕西、安徽、江苏、山东、湖北等地,有时以同属植物苦楝的果实,作本品使用。苦楝果实形状较小,直径1~2厘米。表面红褐色间有黄棕色,具光泽,多皱缩,有多数棕色小点。一端可见果柄残痕,另一端有一圆形凹点。果皮革质,易剥离。果核长椭圆形,具5~6条纵棱,内含种子4~6枚。种子扁梭形,紫红色,皮薄,内有子叶2片,黄白色,富油性。气微而特异,味酸而后苦。原植物洋"苦楝皮"条。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川楝子

拼音注音 Chuān Liàn Zǐ 别名

楝实、练实、金铃子、仁枣、苦楝子、楝子、石茱萸、楝树果、川楝树子、川楝实。

英文名 Szechwan Chinaberry Fruit 出处

出自《本草正》

来源

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川楝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

采收和储藏:11-12月果皮呈浅黄色时采摘,晒或烘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2100m的杂木林和疏林内或平坝、丘陵地带湿润处,常栽培于村旁附近或公路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川楝 乔木,高达10m。树皮灰褐色;幼嫩部分密被星状鳞片。二至三回奇数羽状复叶,长约35cm;羽片4-5对;小叶卵形或窄卵形,长4-10cm,宽2-4cm,全缘或少有疏锯齿。圆锥花序腋生;花萼灰绿色,萼片5-6;花瓣5-6,淡紫色;雄蕊10或12,花丝合生成筒。核果大,椭圆形或近球形,长约3cm,黄色或粟棕色,果皮为坚硬木质,有棱,6-8室,种子长椭圆形,扁平。花期3-4月,果期9-11月。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阳,不耐荫蔽,在海拔1000m以下均可生长。以选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上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法。11-12月采摘浅黄色成熟果实作种,用清水浸泡2-3d,去果肉,取出果核,晾干,用湿沙贮藏催芽。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下旬播种。条播,按行距30cm开横沟,深约6cm,株距12cm。每穴放果核1枚,随即施人稀粪水,覆土8-10cm。播后1个月左右出苗,每枚果核可出苗3-5株。苗高10-15cm时中耕除草1次,施人粪尿;苗高18-20cm时,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培育1年,于冬季或第2年春季发芽前移栽。按行株距(2.5-3.5)cm ×(2.5-3.5)cm开穴,每穴栽苗1株,填上压实,浇足水。

田间管理 幼树要加强管理,以利成活。成年树每年春、秋季中耕除草,结合追肥;冬季进行修枝。遇旱及时灌水。

性状

性状鉴别 核果呈类圆形,直径2-3.2cm。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皱缩,或略有凹陷,具深棕色小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有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粘性。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校,内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1颗。气特异,味酸、苦。以个大、饱满、外皮金黄色、果肉黄白色者为佳。

显微鉴别 果皮横切面:外果皮细胞类方形,外被厚角质层。中果皮主为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簇晶,直径约16μm;分泌细胞圆形或椭圆形,长85-197μm,宽40-127μm;内侧散布有细小维管束。内果皮主要为纤维,亦分布有石细胞,靠近中果皮的纤维多纵向排列,内侧的纤维多横向排列;晶纤维的含晶细胞,壁呈不均匀增厚,常数个相联,胞腔内含草酸钙棱晶,少数含簇晶。

粉末特征:黄棕色。①内果皮纤维及晶纤维成束,常上下层交错排列或排列不整齐。纤维长短不一,稍弯曲,末端钝圆,直径9-36μm,壁极厚,有的不规则纵裂成须束状,孔沟不明显,有的胞腔含黄棕色颗粒状物;含晶细胞壁厚薄不一,木化,含方晶,少数含簇晶。②果皮石细胞不规则长条形或长多角形,有瘤状突起或钝圆短分枝,弯曲呈S形,有的石细胞类圆形、类长圆形,直径14-54μm,长约至150μm,壁厚9-13μm,孔沟较稀而短,胞腔细窄,每一短分枝胞腔呈星状;也有石细胞壁稍厚,胞腔充满棕色物。③果皮孔纹细胞类长多角形或长条形,壁稍厚,弯曲,具圆纹孔或斜纹孔,常可见数个纹孔集成纹孔域。④种皮细胞鲜黄色或橙黄色。断面观细胞扁平,壁厚,有纵纹孔;表面观多角形,有较密颗粒状纹理。⑤种皮含晶细胞壁厚薄不一,胸腔内充满淡黄色、黄棕色或红棕色物,并含细小草酸钙方晶。此外,有果皮表皮细胞、种皮色素细胞、种皮内表皮细胞、草酸钙方晶及簇晶。

毒性

小鼠腹腔注射、静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给予川楝素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3.8±1.2、14.6±0.9、14.3±1.5和244.2±44.0mg/kg。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的化疗指数分别为4.2和4.5。大鼠皮下注射和家兔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9.8mg/kg和4.2mg/kg。小鼠的累积性毒性:半数致死量为18.7mg/kg,累积系数K=1.13。猴的亚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变化最明显的是SGPT,其次是肌无力。SGPT升高的最低剂量是0.0025m/kg×4,比猴静脉注射治疗的显效剂量(0.5m/kg×4)小6倍。川楝素在肝脏的含量比其它组织高,肝脏病理形态学的变化,也比其它脏器明显。

同属植物苦楝有毒,曾有小孩食入而中毒致死的报告。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下泻、呼吸困难及心悸等。犬口服后很快引起呕吐,故不易中毒。牛、马亦可中毒;而猪则最敏感,服200g半小时即中毒,2-3小时即可死亡;主要症状为中枢抑制、昏迷,解剖时除见有胃、小肠的炎症及扩张外,尚有肝、肾组织充血,脂肪变性,肺中有多量血液,显着紫绀等。成熟核果的毒性较未成熟者大。毒性成分可能是毒性蛋白。

化学成分

果实含驱蛔有效成分川楝素(toosendanin),以及多种苦味的三萜成分,苦楝子酮(melianone)、脂苦楝子醇(lipomelianol),21-O-乙酰川楝子三醇(21-O-acetyltoosendantriol),21-O-甲基川楝子五醇(21-O-methyltoosendan-pentaol)。

药理作用

1.驱虫作用:本品有驱蛔虫作用,有效成分为川楝素,它的乙醇提取物的作用强,与山道年相比,作用缓慢而持久。低浓度(1:5000-9000)川楝素对整条猪蛔虫及其节段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表现为自发活动增强,间歇地出现异常的剧烈收缩,运动的规律破坏,持续10-24小时。被认为川楝素是对蛔虫肌肉的直接作用。川楝素还能使虫体三磷酸腺苷的分解代谢加快,造成能量的供不应求而导致收缩性痉挛而疲劳,最后使虫体不能附着肠壁而被驱出体外,因此临床上服用川楝素排虫时间较迟,约24-48小时,排出虫体多数尚能活动。

2.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在大白鼠上记录膈神经放电和膈肌肌电,观察川楝素对呼吸的作用,结果表明,大剂量川楝素(2mg/只,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引起的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它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延脑呼吸中枢部位直接给川楝素(0.01-0.15mg/只)的实验支持上述结论。中枢兴奋药尼可刹米对川楝素引起的呼吸抑制有轻微的对抗作用。川楝素对清醒家兔皮层自发电活动未见明显的影响。

3.抗肉毒中毒的动物的作用:川楝素对致死量肉毒中毒的小鼠,攻毒后6小时内给药治疗,其存活率可达80%以上;对肉毒中毒猴子,攻毒后24小时治疗,可治愈半数以上;对C型肉毒中毒亦有保护作用;与抗毒血清合用,可明显降低抗毒血清用量。以楝素能在神经一肌肉接头处对抗肉毒的阻遏作用。

炮制

川楝子:拣去杂质,洗净,烘干,轧碎或劈成两半。炒川楝子:将轧碎去核的川楝肉,用麸皮拌炒至深黄色为度,取出放凉。《雷公炮炙论》:(楝实)采得后晒干,酒拌浸令湿,蒸,待上皮软,剥去皮,取肉去核,勿单用其核,槌碎,用浆水煮一伏时用。如使肉即不使核,使核即不使肉。

鉴别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ml,浸泡过夜,滤过。取滤液1ml,置蒸发皿中,挥散后,残渣加0.12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硫酸(50%V/V)溶液6滴,呈紫红色。(检查三萜类)

归经

归肝、小肠、膀胱经

性味

苦、寒;有小毒

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服。《纲目》:茴香为之使。

功能主治

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主脘腹胁肋疼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头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涂。行气止痛炒用,杀虫生用。

各家论述

1.《纲目》:楝实,导小肠膀胱之热,因引心胞相火下行,故心腹痛及疝气为要药。

2.《本草经疏》:楝实,主温疾伤寒,大热烦狂者,邪在阳明也,苦寒能散阳明之邪热,则诸证自除。膀胱为州都之官,小肠为受盛之官,二经热结,则小便不利,此药味苦气寒,走二经而导热结,则水道利矣。

3.《本经逢原》:川楝,苦寒性降,能导湿热下走渗道,人但知其有治疝之功,而不知其荡热止痛之用。《本经》主温疾烦狂,取以引火毒下泄,而烦乱自除。其杀三虫利水道,总取以苦化热之义。古方金铃子散,治心包火郁作痛,即妇人产后血结心疼,亦宜用之。以金铃子能降火逆,延胡索能散结血,功胜失笑散,而无腥秽伤中之患。昔人以川楝为疝气腹痛、杀虫利水专药,然多有用之不效者。不知川楝所主,乃囊肿茎强木痛湿热之疝,非痛引入腹、厥逆呕涎之寒疝所宜。此言虽迥出前辈,然犹未达至治之奥。夫疝瘕皆由寒束热邪,每多掣引作痛,必需川楝之苦寒,兼茴香之辛热,以解错综之邪,更须察其痛之从下而上引者,随手辄应,设痛之从上而下注者,法当辛温散结,苦寒良非所宜,诸痛皆尔,不独疝瘕为然。

4.《本经》:主温疾、伤寒大热烦狂,杀三虫疥疡,利小便水道。

5.《药性论》:主人中大热,狂,失心躁闷,作汤浴。

6.《珍珠囊》: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

7.《纲目》:治诸疝、虫、痔。

8.《医林纂要》:泻心火,坚肾水,清肺金,清肝火。核:治疝,去痼冷。

9.《本草求原》:治淋病茎痛引胁,遗精,积聚,诸逆冲上,溲下血,头痛,牙宣出血,杀虫。

摘录 《中华本草》

上一篇:川鄂山茱萸

下一篇:川牛膝

相关内容

中药材收购商挑咋办(中药材...
关于中药材收购商挑咋办,中药材收购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菲菲来...
05-24
什么中药材能紧致皮肤和美白
什么中药材能紧致皮肤和美白,中草药方,健康生活网,随着年龄的增长,...
04-23
30种名贵中药材
30种名贵中药材,中草药方,健康生活网,看看这些名贵中药材你都认识...
04-23
十大养生中药材产地
十大养生中药材产地,中草药方,健康生活网,2020年新冠脑炎病毒疫...
04-23
十大中药材排名
十大中药材排名,中草药方,健康生活网,中国十大名中药企业生存探究医...
04-23
什么中药材排毒
什么中药材排毒,中草药方,健康生活网,清热排毒的几味中药,您家有吗...
04-23

热门资讯

《偏方》作者响耳 《偏方》作者响耳,中草药方,健康生活网,古今偏方或可瞬间救命每当出现突发的身体不适,或者一些不算什么...
张仲景治肺大泡的秘方 张仲景治肺大泡的秘方,中草药方,健康生活网,理气化痰:瓜蒌、黄芩、半夏瓜蒌、黄芩、半夏角药化裁于张仲...
胖花by偏方 胖花by偏方,中草药方,健康生活网,用这些偏方养花要想花养的好,靠的是经验而不是运气。养花几十年的老...
偏方响耳全文 偏方响耳全文,中草药方,健康生活网,上次我们说过神经耳鸣是一种提示身体有异常的信号,说明我们的身体出...
偏方by胖花 偏方by胖花,中草药方,健康生活网,用这些偏方养花要想花养的好,靠的是经验而不是运气。养花几十年的老...
倪海厦治高血压秘方 倪海厦治高血压秘方,中草药方,健康生活网,我的同事目前正在按照李可先生的思路治疗高血压。在以前的文章...
李时珍白发变黑秘方 李时珍白发变黑秘方,中草药方,健康生活网,一提到菊科植物,很多人下意识都会想到形形色色不同品种的菊花...
李时珍52个很牛药方祖传秘方 李时珍52个很牛药方祖传秘方,中草药方,健康生活网,明朝时,江西湖口县附近的一个小镇上有个姓刘的郎中...
赵霖教授单方治糖尿病 赵霖教授单方治糖尿病,中草药方,健康生活网,中央保健委员赵霖教授第17届国际营养学大会提出了“食物是...
华佗治精神病偏方 华佗治精神病偏方,中草药方,健康生活网, 抑郁症是什么呢? 有两个路人吃葡萄,路人甲总是先吃最熟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