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及桑螵蛸是一味动物性中药,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或巨斧螳螂的干燥卵鞘。
英文名MantisEgg-case
螳螂及桑螵蛸的药材基源:为螳螂科动物大刀螂、南方刀螂、广腹螳螂的卵鞘。螳螂及桑螵蛸的简介。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aratenoderasinensisSaussure2.TenoderaaridifoliaStoll.3.StaliliamaculataThunb4.HierodulapatelliferaServille
1.大刀螂,体形较大,长约8cm。黄褐色或绿色,头三角形,前胸背后板、肩部较发达,后部至前肢基部稍宽。前胸细长。前翅革质,前缘带绿色,末端的较明显的褐色翅脉;后翅比前翅稍长,有深浅不等的黑褐色斑点散布其间。雌虫腹部特别膨大。足3对前胸足粗大,镰刀状。中足和后足细长。
网整理发布。
2.南方刀螂,体中等大小,细长,体绿色、黄褐色或浅灰褐色。头三角形,触角丝状,复眼大而突出,单眼3个,红棕色,呈品字形排列,前胸长,前胸背板两侧几平行,中间有一浅纵沟。翅淡绿色、黄褐色或浅灰褐色,半透明。前足腿节三角形,两前足基部中央有一明显的橘红色斑纹。中足和后足细长。螳螂及桑螵蛸的简介。
3.小刀螂,体中等大小,长4.8-6.5cm,色灰褐色至暗褐色,有黑褐色不规则的刻点散布其间。头部稍大,呈三角形。前胸背细长,侧缘细齿排列明显。侧角部的齿稍特殊。前翅革质,末端钝圆,带黄褐色或红褐色,有污黄色斑点。后翅翅脉为暗褐色。前胸足腿节内侧基部及胫节内侧中部各有一大形黑色斑纹。
4.文腹螳螂,体中等大小,绿色。头三角形,触角丝状。复眼发达,单眼3个。前胸粗短,前半部两侧扩大,蕞大宽度为蕞狭处的2倍。两侧有明显的小齿。前翅革质,狭长如叶片状,外缘及基部青绿色,中部透明,外缘中间有淡黄色斑块;后翅膜质。前中镰刀状,前足基节下缘有4个齿。中足和后足细长
2多栖于向阳背风的灌木、矮小丛及草丛茺地处。
资源分布:
1.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螳螂及桑螵蛸的简介。
2.分布于南方各地。
3.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4.分布于我国广东、台湾和湖北等地。
网整理发布。
性状鉴别
(1)团螵蛸略呈圆柱形或半圆形,由多数膜状薄层叠成,长2.5-4cm,宽2-3cm。表面浅黄褐色,上面带状隆起不明显,底而平坦或有凹沟。体轻,质松而韧。横断面可见外层为海绵状,内层为许多放射状排列的小室,室内各有一细小椭圆形卵,深棕色,有光泽。气微腥,味淡或微咸。
(2)长螵蛸,略呈长条形,一端较细,长2.5-5cm,宽1-1.5cm。表面灰黄色,上面带状隆起明显,带有两侧各有一条暗棕色浅沟及斜向纹理。质硬而脆。
(3)黑螵蛸,略呈平行四边形,长2-4cm,宽1.5-2cm。表面灰褐色,上面带状隆起明显,两侧有斜向纹理,近尾端微向上翘。质硬而韧。
均以干燥、完整、幼虫未出,色黄、体轻而带韧性,无树枝草梗等杂质者为佳。
炮制
1.桑螵蛸《本草经集注》:当破之。《普济方》:中劈破,研为细末《医学入门:热水浸淘七次。《本草能玄》:浆水浸一日。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置蒸具骨蒸约1h,取出干燥。蒸制品可消除生口致泻作用。
2.炒桑螵蛸《雷公炮炙论》:凡采得,去核子,用沸浆水浸淘七扁,令水遍沸,于瓷锅中熬令干用。《外台》:炒。《圣惠方》:微炒,炒令黄。现行,取净桑螵蛸,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棕黄色具有焦斑,取出,放凉。
网整理发布。
3.盐桑螵蛸《普济方》:盐水炒。现行,取净桑螵蛸,加入盐水拌匀,闷润后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每桑螵蛸100gk,用食盐2.5kg。盐桑螵蛸可增强益肾固粗作用。
4.酒桑螵蛸《局方》:酒浸炒。《严氏济生方》:酒浸。《普济方》:酒浸炙。现行,取蒸过的净难能可桑螵蛸,用酒喷洒均匀,微润,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干,取出放凉。每次桑螵蛸100kg,用黄酒10kg。
关于螳螂及桑螵蛸的简介小编就介绍到这里了。欢迎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