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因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获封为诸侯。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在战国时期,提到秦国的名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白起和王翦。就白起来说,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伊阙之战,大破魏韩联军;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就王翦来说,则是秦始皇消灭山东六国的主要将领,为秦朝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不管是白起还是王翦,都是战国中后期甚至后期的将领了。此时,秦国在整体实力上,已经领先于山东六国。
而在秦国国力还没有明显超越山东六国的时候,有一位名将重创山东六国,为秦国开疆拓土,此人就是樗里疾。在笔者看来,在白起之前,樗里疾可谓秦国第一名将,除了军事才能,樗里疾还担任秦国丞相,也即其出将入相,为奠定秦国霸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
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介绍樗里疾:“樗里子者,名疾,秦惠王之弟也,与惠王异母。母,韩女也。”对于樗里疾来说,作为秦惠文王的异母弟,自然是秦国宗室。樗里疾待人接物能说会道,足智多谋,所以秦人都称他“智囊”。乃至于秦人谚语:“力则任鄙,智则樗里。”当然,在樗里疾将他的智谋用在战场上的时候,山东六国显然迎来了一位强大的对手。
秦惠文王八年(前330年),封樗里疾为右更。右更,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四级。在此基础上,樗里疾率军攻打魏国的曲沃,占领了城池,将曲沃周围的土地全部并入了秦国。众所周知,曲沃曾是晋国的核心区域。在三家分晋后,曲沃成为魏国的疆域。通过夺取魏国的曲沃,秦国的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
二
不过,秦国的对外扩张,也遭到了山东六国的反击。周慎靓王三年(前318年),魏相公孙衍发动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攻秦。面对魏国、赵国、韩国、燕国、楚国的五国大军,樗里疾没有着急率军迎敌,而是在函谷关一带坚守。并且,在发现楚国和燕国态度消极,不愿意全力攻打秦国的情况后,樗里疾决定集中兵力攻打魏国、赵国、韩国这三国。
公元前317年,秦军在修鱼(今河南原阳西)大败三国联军,歼敌8.2万。由此,山东六国第一次合纵攻秦,就这样被樗里疾给化解了。到了秦惠文王二十五年(前313年),樗里疾率军攻打赵国,俘虏了赵国将军赵豹,夺取了蔺邑(今山西离石西)。赵豹,封号阳文君,为赵武灵王在位初期时赵国的相邦。
三
一年后,也即公元前312年,樗里疾又协助魏章攻打楚国,打败楚将屈匄,夺取汉中。因功受封于严道(蜀郡有严道),号为严君。在丹阳之战中,楚军大败,被斩首八万,楚国大将军屈匄及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余名将领被俘,屈匄被俘后遭处决,秦军乘胜夺取楚国汉中之地六百里,设立汉中郡。除了击败楚国大军,樗里疾还联合魏国大军在濮水击败了包围煮枣的齐国大军,俘虏了齐将声子,齐将匡章败逃,秦、魏联军乘胜攻打了燕国。
也即在公元前312年的时候,秦国、韩国、魏国三国联合,对抗齐国、楚国、燕国等国,最后的结果是楚国损兵折将,丢失了汉中之地。至于秦国,无疑是这次战役的最大赢家,尤其是获得了兵家必争之地的汉中之地,为白起之后发动鄢郢之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白起的功业,固然是自己能力的体现,也离不开商鞅、樗里疾等人打下的基础。
四
最后,秦惠文王二十七年(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太子秦武王即位,驱逐了张仪和魏章,任命樗里疾和甘茂为左右丞相。也即和白起偏向于南征北战不同,樗里疾这位名将,还拥有治国的才能,这也是其被秦武王任命为丞相的重要原因。秦武王四年(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即位,樗里疾更加受到敬重。当然,因为年龄较大等原因,樗里疾在后期并没有继续领兵作战了,也即其重心应该都放在协助秦武王、秦昭襄王处理朝政上了。
对此,司马迁曾在《史记》中表示“秦所以东攘雄诸侯,樗里、甘茂之策。”也即秦国之所以向东力压战国七雄中的其他诸侯国,离不开樗里疾、甘茂这两位丞相的计策和谋划。秦昭襄王七年(前300年),樗里疾去世,葬在渭水南边章台之东。而在樗里疾去世后,白起正式登上历史的大舞台,开始对山东六国进行更猛烈的打击。对此,你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