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惊风草”。别名:小青草、喜花草、披麻草。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定惊,消积。用于小儿肺炎,小儿惊风,小儿疳积。用法用量:2~3钱,水煎服。别名...
中药材“徐长卿”。别名:寮刁竹、逍遥竹、遥竹逍、瑶山竹、了刁竹、对节莲、竹叶细辛、铜锣草、一枝香、英雄草。性状:本品根茎呈不规则柱状,有盘节,长0。5~3。5c...
中药材“心叶风毛菊”。别名:山芍药、马蹄细辛、水葫芦、山牛蒡。出处:本品以山芍药之名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卷九,谓:
中药材“总状绿绒蒿”。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04900m的草坡、石坡或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原形态:总状绿绒蒿 ...
中药材“忍冬藤”。别名:忍冬、银花藤、金银藤。性状:本品呈长圆柱形,多分枝,常缠绕成束,直径1.5~6mm。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有的灰绿色,光滑或被茸毛;外皮易...
中药材“心叶秋海棠”。别名:一口血、红盘、大岩酸。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潮湿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广西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肉质草本,高1522c...
中药材“强威生草”。生境分布:四川。性味:甘,平。功能主治:补虚弱。主治久病体虚。用法用量:0.5~1两。别名:大种半边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
中药材“心叶荆芥”。别名:假荆芥、山藿香、假苏、小荆芥、西藏土荆芥。生境分布:山西、山东、陕西、甘肃、新疆、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性味:淡,凉。功...
中药材“强壮莲座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约250m沟边密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原形态:强壮观音座莲,大型际生蕨类植物,植株高达2m以上。具直立...
中药材“心叶黄花仔”。别名:吸血草、白痴头婆、索仔草、娃儿草、小桐麻、大黄花母、生毛英仔草、软枝虱母头、生毛虱母头、小号山胶播、圆叶金、午时花、圆叶咳觑草、黄花...
中药材“慈乌”。出处:《纲目》。生境分布:栖于山区及平原的田野间,好群栖。主食农作物的种子,亦吃昆虫。分布几遍全国,但南方较少。原形态:寒鸦(《嘉佑本草》),又...
中药材“微毛柃”。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溪边、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江西、湖南、贵州及东南沿海各地。原形态:微毛柃 灌木,高23mm嫩枝圆柱形...
中药材“心叶荚蒾根”。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生境分布:生于林缘、杂木林内及灌丛中。分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原形态:灌木,高3~4米。单叶对生,叶片卵圆...
中药材“当归藤”。别名:大力王、筛其蔃(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虎尾草(《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出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生境分布:生于灌丛林缘山...
中药材“慈竹茹”。出处:《四川中药志》。炮制:鲜用或姜汁炒用。归经:入肺、胃、肝等经。性味:味甘,性微寒,无毒。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功能主治:清热凉血,除烦止...
中药材“慈竹花”。出处:《重庆草药》。功能主治:治痨伤吐血。用法用量:鲜慈竹花半斤,鲜黄桷树寄生半斤,炖黄牛肉或杀口肉服。出处:出自《重庆草药》。生境分布:生态...
中药材“慈姑”。别名:茨菇(《药性论》),白地栗(《本草图经》),慈菇(《滇南本草》)。出处:《纲目》。生境分布:生沼泽中。各地均有分布。原形态:慈姑,又名:藉...
中药材“扁果”。生境分布:云南。性味:皮:苦、涩,凉。 果:酸、涩,凉。功能主治:消炎,收敛,舒筋活血。主治扁桃腺炎,风湿性关节炎,消化不良,腹泻。用法用量:皮...
中药材“慈姑花”。出处:《福建民间草药》。功能主治:《中国医学大辞典》:
中药材“扁秆藨草”。别名:水莎草、三棱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00m以下的河边、沟边、湖边及田边近水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甘肃、青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