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二叶舞鹤草”。性味:酸、涩,微寒。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用于吐血,尿血,月经过多;外用治外伤出血。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研末敷伤口。出处:《...
中药材“二色内风消”。生境分布:浙江。功能主治:理气活络,健脾。主治劳力过度,四肢酸麻,胸闷,胃口不好。用法用量:根、藤5~8钱,果3~5钱。别名:两色五味子(...
中药材“二歧根莲花根”。别名:土黄芩、草玉梅。出处:据《晶珠本草》记载:素嘎去腐,提升胃温,引流黄水。又名札达拉、苏卜玛、苏卜嘎、拉苏、札苏卜玛等。《如意宝树》...
中药材“云南小膜盖蕨”。别名:小冷蕨叶。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1500m的山坡混交林下的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
中药材“云南小草蔻”。别名:小麦黄。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300m的林下阴湿。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原形态:舞花姜,多年生草本,...
中药材“云南红豆蔻”。别名:红豆蔻。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201100m的山坡林下或疏阴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沧源等地。原形态:节鞭山姜,...
中药材“云南莲座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m左右的林下沟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东南部。原形态:大型陆生蕨类植物,植株高可达2m。根状茎肥大,...
中药材“云南美登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丛林中及山谷密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南部。原形态:云南美登木 无刺灌木,植株高达4m。单叶互生;叶柄长5...
中药材“二仙桃”。别名:绿蟾蜍花、绿叶绿花、仙鹅抱蛋、水竹花。出处:《植物名实图考》群芳卷之二十九载:“绿叶绿花生云南山中,绿叶对茁,如白反而短。抽矮茎,梢端开...
中药材“二郎剑”。别名:见血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态:长穗兔耳风 多年生草本,高2045cm...
中药材“云南山梅花”。别名:西南山梅花。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7003200m的林下、灌丛中或村边道旁。 资源分布...
中药材“云南小阴地蕨”。别名:蕨叶一枝蒿。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3000m的杂木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云南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蕨类植物,植...
中药材“二色补血草”。别名:燎眉蒿(《甘肃中草药手册》),补血草、扫帚草、匙叶草、血见愁(《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秃子花(《陕西中草药》),苍蝇花(《宁夏中草...
中药材“云南紫珠”。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30560m的江边疏林中或沟谷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原形态:云南紫珠,乔木,高1218m。小枝略呈四棱...
中药材“五加皮”。别名:南五加皮、刺五加、刺五甲。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卷筒状,长5~15cm,直径0.4~1.4cm厚约0.2cm。外表面灰褐色,有稍扭曲的纵皱纹...
中药材“云实蛀虫”。别名:黄牛刺虫(《浙扛中医》),黄寮刺虫、天牛幼虫(《浙江天目山药植志》),云实蠹虫(江西《草药手册》)。出处:《湖南药物志》。功能主治:治...
中药材“云芝”。别名:杂色云芝、黄云芝、灰芝、瓦菌、彩云革盖菌、多色牛肝菌、红见手、千层蘑、彩纹云芝。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多种阔叶树的枯立木、倒木、枯枝及衰...
中药材“五凤朝阳草”。别名:羊肝狼头草、四方盒子草(《贵州民间药物》),风尾参、还阳草、蒿枝龙胆草(《云南中草药》)。出处:《贵州民间药物》。生境分布:生于山坡...
中药材“云防风”。别名:竹叶防风、鸡脚暗哨、鸡足防风、西防风。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3200m向阳山坡、稀疏林下、草丛中和旷地土坡。 生于海拔60...
中药材“云支花”。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3004800m的山坡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长520cm。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