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德迅经验网(desoon.cn)小彪给各位分享泛驴岭坐火车怎么去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石家庄的景点哪个好玩(石家庄的景点哪个好玩一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最好玩推荐封龙山。 封龙山又名飞龙山,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区西南约十五公里。西倚太行,东临平原,主峰海拔812米,巍然崛起,雄伟壮观。 封龙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这里既有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又有十分丰富的历史资源,在我国文化史、科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传说封龙山是大禹治水时,大禹为了降服兴风作浪的蛟龙,给黄河流域的人民造成灾难,将蛟龙锁封此山上,从而得名“封龙山”。包括山上的黑龙洞等都与大禹治水的故事有关。封龙山自然风光秀丽,以沟深林茂、清泉碧溪、奇峰怪石为胜。 封龙山自古是文化教育发达之区。汉之李躬、唐之郭震、姚敬皆讲学于此山。五代以后,书院肇兴,封龙山成为河北书院的发祥地。真定名士李防(宋代入相)在此创办书院,开河北书院教育之先河。 一座是封龙书院,又称龙山书院,在封龙山之阳山脚下。原为汉代李躬授业之所,五代时李防创为书院。原有讲堂、读书窑洞等。院内有两眼清泉,一日蒙泉,水清而甜,是书院饮炊之水源。另一曰墨池,又称洗笔池,池水墨黑,相传为古人洗笔之处。 另一座书院在龙首峰西,称西溪书院,宋代藏有九经,张著为山长,也曾在河北名著一时。 中溪书院在龙首峰下,也是李防授业之所,北宋时山长张蟠叟诸人相继聚徒常百人,是当时河北最大的书院。
【简介】
乏驴岭,井陉西部一个有故事的小山村。“张果驴困乏于此,因此得名。”村口绵河之上,百年铁桥横亘;村中老民居前,骡马古道遗迹尚存;村后,太行第一渠“绵右渠”至今流淌。
地处冀晋险要的乏驴岭,是娘子关下第一门户,“欲夺娘子关,必占乏驴岭”。作为兵家必争之地,乏驴岭周边存有三座古山寨,晋军坑道工事随处可见,日军曾在此建有七座炮楼。对日作战中,这里曾发生过惨烈的“血战乏驴岭”之战,曾是百团大战的重点战场之一……
从井陉县城微水向西19公里,天长镇西侧4公里,在井阳公路(307国道辅路)边,远远的就能看到一座铁桥,这就到了乏驴岭。
铁桥的南头,有一个张果老倒骑毛驴的塑像。乏驴岭名字的由来,据传就与张果老有关。《列仙传》载:“张果驴困乏于此,因此得名。”在民间传说中,张果老和柴荣驴驮日月、车载名山,前往忻州,途径此岭,驴困车覆,因此有了乏驴岭这个村名。
【著名地点】
乏驴岭铁桥,是一座正太铁路桥。当年,正太铁路的窄轨小火车通过此桥跨过绵河,穿过乏驴岭隧道向东。乏驴岭铁桥,,高7.5米,宽5.5米,桥面至谷底30米。石太线建成后,有关部门曾酝酿拆除此桥,但因为它是乏驴岭村民出行的唯一通道被保留了下来。
井陉县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许永峰介绍说,铁桥的构建全部由铆钉固定,全桥没有一处焊接。村里有老人曾经给他讲过乏驴岭铁桥的建造过程,因为铁桥没有一处焊接,都是用铆钉铆合起来的。当时在30多米的桥下河滩中,架起火炉,铆钉被烧得通红以后,桥下的工人将铆钉迅速抛到上面作业的铆工,再通过机器将钉铆到桥上。
资料显示,乏驴岭大铁桥是法国巴黎DAYDE&PILLE 公司承建,采用的是19世纪流行的锻铁(puddle iron)技术,和越南的“龙遍”铁桥、法国的埃菲尔铁塔使用的是一种技术。
【见证抗日历史】
正太铁路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连通了山西和河北。1937年,日寇占领河北后,为保证正太铁路将山西的煤炭运输到各出海港口,重兵驻守该铁桥,并在周边修建了7座炮楼和两座地堡。
1940年8月百团大战时,正太铁路乏驴岭铁桥成为了百团大战破袭重点之一。当时,聂荣臻指挥八路军破袭正太铁路,乘大雨倾盆的良机,在午夜发起攻击,用两个连兵力攻碉堡炸铁桥。“因当时我军炸药奇缺,仅炸坏桥头部位,最后炸毁桥上钢轨数段抛进河底,当地民兵又炸坏火车,才最终切断日寇运输。”许永峰告诉记者,“现在被炸毁的地方已经重新用铁板固定,但桥头当年战斗中留下的弹痕仍清晰可见。”
在许永峰的指引下,记者在乏驴岭铁桥的桥头处,找到了三四处当年战斗中留下的弹痕。聂荣臻1940年8月的《正太战役破击报告》一文中记载:“乏驴岭铁桥在二十日夜三时所破坏,因药甚少未获彻底破坏,仅将桥之左端炸毁一部,铁轨炸断了数条,现已不能通车,惟行人其上尚无大阻碍。”
驾车路线:全程约1736.2公里 起点:乏驴岭村 1.石家庄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沿S037行驶9.9公里,直行上匝道 2.沿匝道行驶660米,直行进入青银高速 3.沿青银高速行驶31.0公里,朝石家庄(南)/济南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620米,直行进入青银高速 5.沿青银高速行驶191.8公里,稍向右转上匝道 6.沿匝道行驶570米,直行进入德上高速 7.沿德上高速行驶201.7公里,稍向右转进入济广高速 8.沿济广高速行驶658.0公里,稍向右转上匝道 9.沿匝道行驶640米,直行进入济广高速 10.沿济广高速行驶157.9公里,朝德兴/杭州/万年东/县城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万年枢纽 11.沿万年枢纽行驶390米,直行进入德昌高速 12.沿德昌高速行驶18.3公里,稍向右转进入万年枢纽 13.沿万年枢纽行驶490米,直行进入上万高速 14.沿上万高速行驶75.6公里,朝上饶/上海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弋阳枢纽 15.沿弋阳枢纽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沪昆高速 16.沿沪昆高速行驶21.1公里,朝宁德/武夷山/G1514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上饶西枢纽 17.沿上饶西枢纽行驶790米,直行进入宁上高速 18.沿宁上高速行驶120.6公里,直行上匝道 19.沿匝道行驶690米,直行进入京台高速 20.沿京台高速行驶219.9公里,稍向右转上匝道 21.沿匝道行驶990米,直行进入福州绕城高速 22.福州市内驾车方案 1) 沿福州绕城高速行驶2.2公里,朝永泰/福州西/青口/福州南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白龙枢纽 2) 沿白龙枢纽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福州绕城高速 3) 沿福州绕城高速行驶7.3公里,在福州(西)/上街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4) 沿匝道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建平路 5) 沿建平路行驶1.9公里,朝南屿/永泰方向,右转进入旗山大道 6) 沿旗山大道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乌龙江中大道 7) 沿乌龙江中大道行驶2.9公里,直行进入乌龙江南大道 8) 沿乌龙江南大道行驶2.7公里,右后方转弯 9) 行驶650米,左转进入X117 10) 沿X117行驶2.0公里,到达终点 终点:南峪车站
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斗中,八路军战士从战火中救出了两个失去父母的日本小姑娘。大的五六岁,小的还不满周岁,又受了伤。
聂荣臻将军知道后,立即叫前线**把孩子送到他那里去。他对战士们说:“虽然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但这两个孩子是无辜的,她们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照料,决不能伤害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
两个日本孤女很快被送到了指挥部。聂将军先抱起不满周岁的小妹妹,看到她的伤口包扎得很好,便马上让警卫员去老乡家给她找奶吃。然后,又慈爱地拉过那个大一些的女孩,亲切地问她叫什么名字。这个女孩叫美穗子,她不会说中国话,只是不停地说:“妈妈死了,妈妈死了……”聂将军见这孩子两眼里流露出惊恐的神色,就拿过一个洗干净的梨子,和蔼地说:“这梨洗干净了,吃吧!”美穗子见聂将军和善可亲,便接过梨慢慢地吃起来。开饭的时间到了,聂将军把美穗子拉到怀里,用小勺一口一口地给她喂饭。几天以后,美穗子一点也不拘束了,她用小手拽着将军的马裤,跟着将军跑前跑后,可亲热啦!
然而,激烈的战事不知何时才能结束,为了保证两个孩子的安全,聂将军决定把她们送回石家庄的日军指挥部去,让日方把孩子转送回国,交给她们的亲友。
临行前的一天,聂将军和这两个孩子一起照了相。第二天,他派人挑着两个筐子,把这两个日本孤女送往石家庄。聂将军在筐里放了许多梨,留着孩子们路上吃。他还亲笔写了一封信给日军官兵,信中说:“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我八路军本着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
两个日本孤女被送回日本后,由亲友抚养长大。40年后,已经成为三个孩子母亲的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专程前来中国看望聂将军,感谢将军的救命之恩。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聂荣臻元帅与日本孤女的故事
26年前,一位普普通通的日本妇女来到了中国,却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热情的接待。这名妇女叫美穗子,那并不是她第一次到中国来。说起她与中国的缘分,还要追溯到抗日战争期间发生在她与一位中国将领之间的传奇往事。26年前的那次重逢是二人时隔40年后的再次见面,一部名为《美穗子探亲》的电影记录了当时的一切。近日,央视《重访》栏目专访了美穗子老人,讲述了战争岁月中一个跨越了国界和种族的爱的故事。
2005年8月24日,《美穗子探亲》这部电影中的女主人公美穗子又一次来到中国,她是在抗日战争期间被聂荣臻收养的日本孤女。美穗子女士已经69岁,这是她第6次“回家”探亲。与26年前相比,岁月在她的脸上已经悄然留下印记,中国也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没有变的是,中国朋友们一如既往的热情。这都是因为这个日本妇女儿时和中国的一段情缘。
战火中惊见孤女
1940年8月,故事发生在从石家庄到太原的铁路,也就是正太铁路上一个叫东王舍的村庄,这是横贯太行山脉的一条交通要道。在这条铁路线上有天险娘子关和日军在华北的重要燃料基地井陉煤矿。曾经是华北交通公司职员的美穗子的父亲——加藤清利,1939年末作为助理被派遣到井陉煤矿车站,负责运输煤炭。
8月20日,名震中外的百团大战打响了。战役前期的主要任务就是交通总破袭,破坏敌人的交通线,重点摧毁正太铁路。8月20日夜,在八路军前方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各参战**按计划对华北各线敌伪军据点同时发起进攻。在激烈的战火中,井陉煤矿变成了一片火海。在火海中,八路军战士救出了2个日本小女孩,4岁的美德子和她不到1岁的妹妹。面对2个日本小姑娘,八路军战士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于是向军区司令部打电话
请示。
当时接电话的是一个参谋,因为这个事情比较特殊,他便向聂帅报告。聂帅说叫他们赶紧送来,对俘虏只要他放下武器我们还宽待呢,2个日本小女孩是无辜的。后来战士很快从前线把2个日本小女孩送到了司令部。
在司令部,2个小姑娘成为聂帅的小客人,受到了悉心的照顾。“半天工夫,**就派人把2个孩子送到了我的指挥所。我先抱起那个受伤的婴儿,看到伤口包扎得很好,孩子安详地睡着,我嘱咐医生和警卫员,好好护理这个孩子,看看附近村里有没有正在哺乳的妇女,赶快给孩子喂喂奶。那个稍大些的孩子,很讨人喜欢,我牵着她的手,拿来梨子给她吃。”聂荣臻元帅在他的回忆录中,用“激烈战火中的小插曲”回忆了这段往事。
火线养女表仁义
在战火异常激烈的前线阵地,这2个孩子应该怎么办?日本人经常到晋察冀地区扫荡,结果难以预料。如果这2个日本小姑娘留在异国他乡,可能会对将来她们大了以后造成不好的影响。现在虽然她们的父母已经去世,但是她应该还有亲戚。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聂帅决定将她们送交给日方。
战地摄影记者沙飞当时照了3张照片。一张是聂帅牵着只有4岁的美穗子,一张是美穗子坐在箩筐里面吃梨,一张是老乡挑着她们两个回去。其中的部分作品最早发表在1941年6月《解放画刊》第二号上,这是一份由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新闻摄影科供稿、在华日人反战同盟晋察冀支部编辑的日文版画报;最早发表的中文媒体是 1942年 7月7日出版的《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在这个懵懂的年龄,美穗子并不知道幼年时的这段传奇般的经历会对她的人生有怎样的影响。但是40年后,正是那张合影改变了她的生活。
在聂帅的安排下,没过几天2个小姑娘就被送往石家庄。战士们找了一个可靠的老乡,准备了一副挑子,聂帅和指挥所的几个同志担心孩子在路上哭,还往筐里堆了许多梨子。美穗子姐妹转交日军后,被送到了石家庄的石门医院。不满周岁的妹妹因伤势严重不幸死去。美穗子本人于1940年10月被伯父平安带回日本,此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
随着美穗子姐妹回去的,还有聂荣臻写给日军的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此次我军进击正太线,收复东王舍,带来日本弱女二人。经我收容抚育后,兹特着人送还,请转交其亲属抚养。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深望君等幡然觉醒,与中国士兵、人民齐心合力,共谋解放,则日本幸甚,中国亦幸甚。”
40年后寻孤女
时间飞逝,战火连天的峰峰岁月已经渐渐在人们的脑海中远去。转眼到了1980年的4月,总政华南的副主任带着姚远方同志,一起来采访聂帅。那时全军开政治工作会议,他们来请示聂帅关于政治工作方面有什么指示,这样谈完了以后,姚远方同志拿出了那3张照片,问聂帅还记不记得这个事情。
照片唤起了聂帅40年前的回忆。很快,姚远方就完成了一篇通讯《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1980年5月28日新华社播发了这篇通讯,《人民日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和其他一些省市的报纸也都刊载了这篇文章和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报道也引起了日本新闻媒体的关注。日本共同社驻北京记者,最先把文章和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在一起的照片发到日本。5月29日,曰本《读卖新闻》用很大版面,突出刊登了这篇文章和照片,题目就是《兴子姐妹,你们在哪里?聂将军40年后,呼唤从战火中救出的孤儿》。
6月3日,也就是在中国报纸发表《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第6天,文章中说的叫“兴子”的日本小姑娘终于找到了。然而,找到的日本小姑娘并不叫兴子,而是叫美穗子。
聂荣臻元帅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曾经这样说到:“把两个孩子安顿下来,我让炊事员做了一盆稀饭,把那个稍大些的孩子拉在怀里,用小勺喂她,孩子就显得不那么拘束了。我问她叫什么名字,她‘嗯嗯’地回答着。翻译在旁边说,她说叫‘兴子’。我听这个名字差不多,像日本女孩子的名字。”其实,这个小姑娘叫美穗子。
1980年6月8日,《读卖新闻》在显著位置上刊登了文章《我就是兴子》,旁边还附有美穗子的大幅照片。当时的美穗子已经44岁了,住在日本宫崎县,已经有了3个女儿。她和她的丈夫开了一家五金店,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
感慨万千访中国
当美穗子远在日本看见了报纸上的这篇报道时,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就是文章中所说的“兴子”,而且当时她还和丈夫一起议论说别人也有与自己一样的经历。当美穗子知道报纸上的“兴子”就是自己的时候,她吃惊的程度只能用如雷贯耳这个词来形容。
当晚,美穗子激动地给救命恩人聂帅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并表达了想到中国访问的愿望。这封信被次日返回东京的《读卖新闻》的记者带回,急速转给北京的聂帅。 1980年6月24日,中国驻日使馆得到了邀请美德子访华的正式请帖,出发的具体日期是7月10日,这一天恰好是美穗子44岁的生日。
1980年7月10日晚上,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一行6人,乘坐中国民航的班机从长崎到达北京。欢迎他们的是大批的新闻记者以及照明灯、照相机的闪光灯。在人群的簇拥下,美穗子来到了机场贵宾室,见到了聂荣臻的女儿聂力。
1980年,正是中日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开始升温的阶段。将军救孤女,这样一段流芳千古的佳话,是任何一个新闻媒体都不会放过的。毫无例外,**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也拍摄了记录美穗子访华的电影《美穗子探亲》。
对美穗未来说,此次中国之行她最大愿望就是见到聂帅,当面向他感谢救命之恩。这次见面被安排在7月14日,地点是人民大会堂的新疆厅。见面的前一天晚上,美穗子的心情非常紧张,不知怎么感谢聂帅才好。
第二天见到聂帅,美穗子觉得与在照片上所看到的严肃形象完全不同。聂帅身材高大,却非常温和,不由得使美穗子产生了错觉,好像见到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当时目睹了两个人见面的场面,原聂帅的秘书回忆:“当时非常感人,美德子非常激动,看到了聂帅以后,拉过了他的手,用日本的最高礼节,将自己的额头触在聂帅手上,这是最高的礼节。”美穗子泣不成声,说聂帅是自己的再生父母。与聂帅见面后,7月16日,美穗子一家来到了石家庄和井陉煤矿火车站。在美穗子模糊的印象里,火车站的位置和父亲曾经办公的地方都和40年前一样,到了自己被救的地方她也很激动。离开了石家庄,美穗子又前往杭州、上海.每到一处都受到了热情的接待。7月23日美穗子结束了这次中国之行,从上海返回日本。
为中日友好不遗余力
回到日本的美穗子,为了中日两国的友好,从此做着自己微薄但是不懈的努力。1986年5月和1989年5月,美穗子先后2次随日本友好代表团访华。这此后的2002年、2003年美穗子又2次来到中国。美穗子和中国姐姐聂力见了7次面,其中有一次是在日本。1998年,聂力率全国妇联、妇女代表团到日本,顺道去看望美穗子。这也是聂力第一次去美穗子的家里,为了接待姐姐,美穗子特意把保存了近20年的聂帅送的那幅《松竹梅》拿了出来。200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8月24日美穗子第6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这是她的第二故乡,岁月匆匆,容颜改变,然而不变的是纯朴的心灵,感激的心情。
在到达北京的当天下午,美穗子就来到了中日友协。在会见厅里美穗子与中国姐姐聂力时隔3年后再次见面。这一次见面,聂力送给美穗子的礼物是聂力夫妇亲笔书写的“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书法作品。聂力还专门比着她的身材为她挑了一件墨绿色、下摆有红黄条纹的中式外套。
8月25日下午,在中日和平友好交流北京大会上,美穗子与一直研究和宣传聂帅救孤的来住新平先生一起登台发言。他们因为此事相识,并共同建立了日中友好协会都城支部。在大会上,美穗子深深鞠躬,和来住新平共同回忆起65年前被救之事,以及多年来他们在日中友好方面所做的努力,讲话先后被6次掌声淹没。
“将军救孤女”的故事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一位老人的出现,又让这传奇的往事多了一个圆满的结局。这是美穗子这一次来到中国的另一个目的,那就是笑见另一个曾经救过她的恩人一一杨仲山老先生。在美德子第6次来到自己的第二故乡中国时,见到了65年前把自己抱出火海的八路军战士,如今已经82岁高龄的杨仲山老人。老人回忆说,1940年8月21日早上5点钟,当时还是一名年轻战士的杨仲山,将美穗子抱出火海,并从自己的挎包里拿出饼干(实际上是一种干饼,是把饼加热烤干,吃起来嘎嘣嘎嘣的),给美穗子吃,她一走不动了就吃点儿。
美穗子在见过另一位救命恩人之后,激动地说:“65年前如果没有聂帅救我,就没有我的今天,也没有我的孩子的今天。虽然我现在过着平凡的生活,但这也是聂帅赋予我的,也是杨仲山先生赋予的。我现在有很多话想说,归结到一句那就是:非常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
后记
2005年8月26日美穗子结束了自己的第6次中国之行,离开北京,飞回日本。由于身体原因,这也许是69岁的美穗子最后一次中国之行了。但是,“将军救孤女”这个故事,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依然那样意味深长。这是一个传奇故事,是一段流芳千古的佳话。在美穗子的心中,永远不会忘记65年前在纷飞的战火中,救她出来的八路军战士和中国将领,永远不会忘记给予她第二次生命和珍贵友谊的中国人民。
福州历史博物管,去看看,会很有收获的,在鼓山那边。我上周刚去了,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