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德迅经验网(desoon.cn)小彪给各位分享贵州赤水发展如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有关贵州地理、历史和社会环境的?(有关贵州地理,历史和社会环境的书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全省国土总面积176167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高 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贵州境 内最高点。而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为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出露)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特别是气候独特的可处。2002 年,省会贵阳市年平均气温为14.8℃,比上年提高0.3℃。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 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2002年,9个市州地所在城市中,降水量最多是兴义市,为1480毫米;最少的是毕节市,为687.9毫米。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境内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凌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
贵州土壤面积共159100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0.4%,土壤的地带性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地带。中部及东部广大地区为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带,以黄壤为主;西南部为偏干性常绿阔叶林带,以红壤为主;西北部为具北亚热成分的常绿阔叶林带,多为黄棕壤 。此外,还有受母岩制约的石灰土和紫色土、粗骨土、水稻土、棕壤、潮土、泥炭土、沼泽土、石炭土、石质土、山地草甸土、红粘土、新积土等土类。对于农业生产而言,贵州土壤 资源数量明显不足,可用于农、林、牧业的土壤仅占全省总面积的83.7%。
贵州植被丰厚,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性质,组成种类繁多,区系成分复杂。全省维管束植物( 不含苔藓植物)共有269科、1655属、6255种(变种)。植物区系以热带及亚热带性质的地理成分占明显优势,如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分布、旧世界热带分布等地理成分占较大比重,温带性质的地理成分也不同程度存在。此外,还有较多的中国特有成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贵州植被类型多样,既有中国亚热带型的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又有近热带性质的沟谷季雨林、山地季雨林;既有寒温性亚高山针叶林,又有暖性同地针叶林;既有大面积次生的 落叶阔叶林,又有分布极为局限的珍贵落叶林。植被在空间分布上又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从而使各种植被类型在地理分布上相互重叠、错综,各种植被类型组合变得复杂多样。
贵州河流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有69个县属长江防护林保护区范围,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全省水系顺地势由西部、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分流。 苗岭是长江和珠江两流域的分水岭,以北属长江流域,流域面积115747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5.7%,主要河流有乌江、赤水河、清水江、洪州河、舞阳河、锦江、松桃河、松坎河、牛栏江、横江等。苗岭以南属珠江流域,流域面 积60420平方千米 ,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4.3%,主要河流有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打狗河等。
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使贵州的气候和生态条件复杂多样,立体农业特征明显,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区域性较强,适宜于进行农业的整体综合开发,适宜于发展特色农业。
贵州是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在黔西县的观音洞,发现了原始人使用过的石器,是长江以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典型代表。此外,贵州还发现有旧时器时代中期的“桐梓人”、中晚期的“水城人”和晚期的“兴义人”文化遗址。在普定县发现的“穿洞文化”遗址,提供了1.6万年前人类祖先在此生息的证据,而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
春秋以前,贵州为荆州西南裔,属于“荆楚”或“南蛮”的一部分,境内部族林立,著名的有徉何国,其政治中心叫夜郎邑。战国后期,夜郎取代徉何国,逐步发展成为西南地区的大国之一。秦代、汉代,在夜郎地区设郡县、置官吏,推行郡县制。公元前25年,夜郎国灭,郡县制在夜郎地区基本建立。唐代,在贵州地区推行经制州羁縻州并行的制度,乌江以北多属经制州,由中内派谴官吏治理;乌江以南则有数十个羁縻州,由各地土著首领统治。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所领矩州归顺中内政权。土语“矩”与“贵”同音,朝廷顺其所语,敕书称“维尔贵州,远在要荒”,“贵州”名称始见于文献。元代,贵州行政建置渐归统一。明代是贵州历史上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明朝支持水西女土司奢香修筑了贵州至云南、四川的驿道,促进了贵州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为贵州行省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布政使司。从此,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的行政单位。清雍正5年(公元1727年),朝廷将四川属遵义府,广西属荔波及红水河,南盘江以北地区、湖广属平溪、天柱划归贵州管理辖,将贵州属永宁州划为四川管理辖。至此,贵州现今的行政区划基本确定。辛亥革命后,清末设置的府、厅、州一律改为县,更易地名;1935年国民***在贵州省下设11个行政督察区,分管各县,到1948年,全省设1个直辖区,6个行政督察区,1个市、77个县。中国工农**进入贵州期间,曾先后在贵州建立黔东特区、遵义县革命委员会,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等革命政权。悟涵天地
1949年11月15日贵阳市解放,12月26日贵州省人民**成立。从此,贵州进入了历史新纪元。
赤水位于东经105°36′35〃、北纬28°17′02〃,地处贵州遵义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与四川南部接壤,是黔北通往川渝的重要门户,素有“黔北明珠”的美誉。全市幅员面积1801平方公里,辖9镇5乡3个街道办事处,100个行政村,总人口30万人,共有汉、苗、土家、仡佬、布依等23个民族。赤水市城市建成区面积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万余人。城镇化率达39.5%。全市森林面积200万亩,森林覆盖率71.36%;耕地面积204390亩,其中水田163125亩,旱地41265亩。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GDP)244141万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6823万元,比上年增长8.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6996万元,比上年增长11.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0322万元,比上年增长21.0%,三次产业结构为27.4%:43.8%:28.8%,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赤水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远在商殷时期,就有古人渔猎的踪迹。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建置,民国三年(1914年)设县,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东汉古岩墓群、明代古城墙等文物再次佐证了赤水历史的源远流长。一代伟人***率领中国工农**四渡赤水出奇兵,普写了中外军事史上的光辉篇章。
赤水山川旖旎,风景独好。赤水处于贵州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带,海拔高差大(221米—1703米),地形切割强烈,垂直高差明显,属中亚热带气候区,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292.3毫米,适合多种植物生长。这里地貌奇特,山峰挺秀,森林葱郁,沟壑纵横,百川竞流,物种繁多,天朗气清,是全国唯一以行政区命名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境内有“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燕子岩国家级原始森林公园”、“竹海国家级森林公园”,丰富的旅游资源均以原始古朴、自然天成著称,被中外专家誉为“千瀑之市、竹子之乡、丹霞之冠、长征遗址、桫椤王国”五大特色。赤水是“中国侏罗纪公园”、“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竹子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村镇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市)”、“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省级卫生城市”。2007年,全市接待游客80万人次,门票收入3520万元,旅游总收入实现4.61亿元。
赤水资源富足,物产丰富。全市拥有森林面积200万亩,其中竹林面积达114万亩,竹类300余种(其中乡土竹种36个)。全市年产木材4万立方米,楠竹400万根,杂竹40万吨,竹笋3万吨。以竹地板、竹家俱、竹工艺品开发为主的竹加工业初具规模,产品远销欧美及港澳地区。目前已完成建设黔北20万吨/年竹浆林纸一体化工程项目。赤水水资源丰富,2007年水电装机容量36054千瓦。矿产资源以天然气为主,储量255亿立方米,是我省最大的气田,年开采量最高达1.8亿立方米。
赤水区位优越,交通水陆空兼备,是贵州最大的通江港口,“黄金水道”赤水河绕城而过,仅60公里汇入长江。赤水港是贵州第一大港,客货船可达重庆至上海等沿海各大港口、码头,年货运吞吐量100多万吨。公路连接黔川渝,陆路距遵义300公里,距贵阳450公里,距重庆250公里,距成都350公里,距泸州79公里,距合江60公里,赤水至隆昌接成渝高速公路140公里,隆(昌)泸(州)铁路及高速公路已经建成投入使用。泸州蓝田机场开通了北京、广州、昆明、贵阳、上海、成都等大中城市的波音737客机,是黔川渝毗邻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和贵州实施“北上”战略的一个重要窗口。完成赤水河航运工程整治,建成面向社会开放的赤水市二级汽车客运站和赤水市旅游长途汽车客运站,1997年到2007年,全市新建、改造公路1226.21公里,其中省道100.8公里,县道137.9公里,乡道21.5公里,村道966公里,实现了“两纵两横一环线四上”(两纵指赤水至合江路、习水至赤水路;两横是指官渡至葫市路、赤水至长沙路;一连线是指赤水至叙永路;四上是指南至贵遵,西上310国道,西北上隆纳、成都,东上泸渝。)骨架公路和赤水河水路运输网络,公路通达深度和交通运输能力大幅度提高。
经济发展快速,“三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稳步推进。以“竹、畜、药、果”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较大进展,2007年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11006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粮食年产量14.9万吨,比上年增长19.2%,畜牧(渔业)总产值稳步发展。2005年赤水金钗石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通过国家审查验收,成为贵州省第一个获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中药材产品,并为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藏,全市年产量500吨以上。全市水果面积达3.5万亩,年产量6201吨,产值916万元。工业化建设步伐加快、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237151万元,工业增加值实现8580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其中: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201551万元,工业增加值实现65746万元,增长6.35%。市属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105912万元,工业增加值实现28308万元,增长25.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0861万元,增长36.7%,实现利润总额28033万元,增长1.9%。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以化工、竹加工、食品加工、能源为主的四大工业体系基本形成。2007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7704元,按年末汇率折算,首次突破1000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119元,新阶段扶贫开发和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扎实推进,被评为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市。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2007年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0000万元,同比增长25%。万(友号)鲢(渔溪)公路建成通车,新建通村公路和竹基地网络公路300余公里,完成切(角垭)四(洞沟)公路改造、白(鹤林)砂(溪子)公路硬化,完成复兴、长期、宝源汽车站主体工程建设,石笋大桥建设顺利推进,葫市大桥、丙安大桥建设正式启动,赤水至仁怀、泸州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完成3000吨自来水清水蓄水池、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完成赤化路(城区至赤天化)改造,河滨西路基本贯通。全市新增住宅面积20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39.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行政管理、财政税收、粮食流通、卫生管理改革不断深化。推行**部门工作承诺制,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积极搭建融资平台,组建了赤水市国有资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成功,实现融资7000万元。积极推进**搭台、银企联手的模式,非公有制经济稳步发展,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引进项目15个,续建项目6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2000万元,同比增长21.35%。
赤水风景秀丽,区位优势明显,投资环境宽松,商机无限,热忱欢迎海内外各界朋友到赤水旅游观光,兴办实业,共谋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地方要想发展、脱贫,关键要看这个地方的“火车头”如何带 ?一个村的农民要想发家致富,基层*组织是关 键,基层*员又是基层*组织中的关键。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基层*组织、一大批心中有*、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优秀基层*员对一个村的发展和脱贫攻坚尤为重要。
我国作为世界上鼎鼎有名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牵动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是**关注的重点方向。近年来,各类农业问题频现,农业的转型与升级显得迫在眉睫。专家认为,想要推动农业的转型与升级,发展生态农业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发展升天农业,不但可以提高农业生产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出口农产品结构优化,而且还可以渐进性地改善生态环境,已有不少企业或个人通过创新,发展出了多种有效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虽说生态农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如何能够更好的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民脱贫致富,仍然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专家指出,想要使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还需主攻以下几种模式:
第一、 生态庄园经济模式。作为资源型地区的产业转型必由之路,通过种、养、加工等环节,让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循环利用;同时整合土地资源,实现了土地的集约使用和适度规模经营;且投资主体多为民营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及个人,权益清晰,主体明确。这一经济模式使闲置的资源、资产变成赚钱的资本,使农民走上了致富道路,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多重效益。
第二,零废弃生态农业模式。众所周知,我国农业浪费巨大,农业有机垃圾每亩地每年超过2万斤,几乎相当于每年农作物产量。零废弃生态农业模式就是让农田秸秆和卖不出去的废弃农产品得到资源化应用,代替化肥改造盐碱地,从而让农田有机垃圾的变废为宝。
第三, 休闲生态农业模式。休闲生态农业模式兴起于台湾,是为了解决传统农业经营困境与转型而发展起来的。休闲生态农业模式是提供各类休闲服务,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兼之有农产品生产经营和三产服务业于一体的新兴产业,也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所效仿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
第四, 空中生态农业模式。地球上人口的逐步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中小城镇也逐步增多,土地资源开始变得越发稀缺。面对这一现实,农艺师和建筑师们提出了屋顶绿化和无土栽培的新措施。学者们把这种在楼顶种植农作物的新技术称为“空中农业”。空中生态农业模式不仅能能为农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还将带来空中“空中巴比伦”的城市奇观。
第五, 鱼菜共生生态农业模式。即将农业生产、生态、休闲、教育、示范多功能融于一体,集中展示了很多新奇特的农业技术,注重体现着生态环保和绿色循环的理念。
第六,白色农业模式。“白色农业”是指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工业型新农业,其产品无污染、无毒副作用,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包括生物工程中的“发酵工程”以及“酶工程”。专家强调,“白色农业”在我国推行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可以把“人畜共粮”调整为“人畜分粮”。我国农业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粮食压力主要是人口增加与耕地减少,同时还很大程度上在于“人畜共粮”,传统体制造成的人畜争粮矛盾不断激化。而发展白色农业将人畜共粮的传统调整为“人畜分粮”的农业新模式,可极大地缓解粮食紧缺问题。
第七,丘陵山区梯田型生态农业模式。我国丘陵山区约占国土70%,这类区域生态系统类型复杂、自然物产种类丰富,其生态资源优势使得这类区域特别适于发展农林、农牧或林牧综合性特色生态农业。
赤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与四川省南部接壤,历为川黔边贸纽带、经济文化重镇,是黔北通往巴蜀的重要门户,素有“川黔锁钥”、“黔北边城”之称。 赤水山川秀丽,风景优美,全市森林覆盖率76.2%,居贵州省第一位。赤水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唯一以行政区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素有“千瀑之市”、“丹霞之冠”、“竹子之乡”、“桫椤王国”的美誉。 赤水因美丽而神秘的赤水河贯穿全境而得名,更因中国工农**“四渡赤水”以及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而扬名中外。
赤水主要景区景点有: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赤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赤水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国家森林公园——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赤水大瀑布景区、燕子岩景区,国家地质公园——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目前已对游人开放的景区有:赤水大瀑布、四洞沟、五柱峰、红石野谷、中国侏罗纪公园、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景区,以及大同古镇、丙安古镇、**长征遗址等人文景区。另外,天台山、九角洞、月亮湖、九曲湖、长嵌沟、仁友溪、月台、宝源、盘龙等。
200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8634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达43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97元。该镇农业种植以经济作物为主,兼产水稻、大豆等。主要品种白莲、晒烟(黑老虎)、泽泻(大天鹅蛋)三大传统特产种植历史悠久,其声誉蜚声海内外。赤水通芯白莲有700余年的种植历史,拥有贡莲之誉。这里的白莲以其色白、粒大、清香、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而著称。2007年,全镇白莲种植面积8000亩,年产量100万斤,总产值1700万元。晒烟自明万历年间开始种植,晒烟种植面积1200亩,产量34万余公斤,是制造混合型香烟和雪茄烟的优质原料。烤烟879亩。泽泻自清朝道光年间种植距今200多年历史,2006年种植面积13400亩,产量350万公斤。2004年,全镇生猪出栏达2万头,家禽15万羽。 活性炭厂、家具厂、藕粉厂、电站、砖瓦厂、昌丰饲料有限公司、单片厂、木材加工厂等工业,贮藏大量的花岗岩、稀土等 。
上一篇:广州有什么郊游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