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大多数患者被诊断出患有晚期疾病,这是对生命和健康的严重威胁。 8月12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院长、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名誉所长吴一龙教授的带领下,中国首个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III期临床研究——1509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细胞》上。
本研究证实贝伐单抗联合厄洛替尼可用于未经治疗的携带 EGFR 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传统的厄洛替尼单药治疗相比,的治疗方法可以显着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对于外显子21点突变患者和脑转移患者,这种疗法的益处更加明显。 .
联合治疗将这些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从 11.2 个月延长至 17.9 个月,并将疾病进展风险降低 45%,该疗法的毒性可控、可耐受,可作为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
探索厄洛替尼与其他药物的联合治疗策略
吴一龙介绍,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 80%。在非小细胞肺癌中,30%-40%的患者携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
近年来,针对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靶向药物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EGFR突变晚期肺癌患者的经典一代靶向药物。
但在临床实践中,吴一龙团队发现,大部分接受厄洛替尼单药治疗的患者会产生耐药性,导致治疗失败。同时,不同临床特征、不同突变亚型的患者在单药治疗中获益程度不同。
大多数情况下,与没有脑转移的患者相比,有脑转移的患者从厄洛替尼单药治疗中获益较少。在两种常见的突变亚型中,外显子19缺失突变亚型对单药治疗的反应比外显子21点突变差。
如何提高疗效,尤其是厄洛替尼单药治疗获益相对较小的特殊人群?吴一龙团队开始探索厄洛替尼与其他药物的联合治疗策略。 – 应运而生。
2015年启动-研究,从全国14个中心选取311例携带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未治疗患者,接受贝伐单抗联合厄洛替尼和厄洛替尼单药治疗,一项比较两种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
吴一龙介绍,贝伐单抗是一种抗血管生成药物,作用于血管,抑制新血管的形成,减少血管对肿瘤的营养供应。可作为外显子21点突变和脑转移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
研究启动四年后,在2019年欧洲医学肿瘤学会年会(ESMO)上,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副所长周青教授代表研究团队发布了该研究的临床数据特征研究和转化研究成果。
研究结果表明,贝伐单抗联合厄洛替尼可显着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7.9个月。洛替尼单药(11.2个月)延长半年以上,疾病进展风险降低45%。
同时,研究发现外显子21点突变患者从联合治疗中获益不仅大于厄洛替尼单药治疗,获益程度也超过了外显子19缺失突变患者联合治疗的获益。在脑转移患者中,联合治疗不仅显着延长了无进展生存期,甚至有延长总生存期的趋势。入组患者的 3 年总生存率从 30.6% 提高到 43%。
可见,联合治疗对21外显子点突变及脑转移患者疗效较好。
在不良反应的观察中,研究团队发现联合治疗组中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叠加的。周青说,贝伐单抗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高血压和蛋白尿。治疗中两种不良反应的程度基本可控。临床医生在处理这方面也有多年的经验。影响相对较小。总体而言,贝伐单抗加厄洛替尼的毒性可控且可耐受,研究中未观察到新的安全事件。
在日本同时进行的一项几乎相同内容的研究也证实了联合疗法的有效性。与日本的研究相比,该研究增加了对21外显子点突变和脑转移患者联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分析。杂志代言。
去年,贝伐单抗联合厄洛替尼疗法被写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2020年版),成为EGFR基因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突变一。
吴一龙说,贝伐单抗和厄洛替尼两种靶向治疗药物已纳入广州医保,报销后患者每月所需治疗费用约2000元。该治疗方案的广泛应用将使更多患者受益。
对于肺癌的治疗,吴一龙和他的团队还有很多新的想法有待验证,包括探索各种联合治疗方法,从耐药机制入手,防止耐药性的出现,探索可能间断治疗,也在寻找新的治疗策略。 “最近有一些研究正在准备开始,如果这四个方面的其中之一能够在未来十年内实现,那将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吴一龙说。
【记者】于嘉敏
【摄影】龙大洋(练习生)
【通讯员】郝丽、张兰溪、金婷
【作者:于嘉敏
广东卫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