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族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的部分地区,因其先民曾居于保安城(在今青海省同仁隆务河东岸)而得名。
关于保安族的族源,历史文献少有记载。一般认为是元、明时期以信仰伊斯兰教的一支蒙古族为主,吸收融合了当地一部分回、藏、土、东乡、汉等而形成的民族。
也有人认为是以四川、陕西等地迁至青海铜仁一带的“回回”人为主体发展而成的。
他们于明初定居于今青海铜仁县境内隆务河一带。明神宗万历年间(1573~1620),在当地设保安站,修建保安城。民众居住于时称“保安三庄”的保安城、下庄、尕撒尔一带,应招戍边,遂以地名为族名。
清穆宗同治初年(1862),因当地喇嘛教隆务寺活佛强迫其信奉喇嘛教而被迫东迁,迁徙至甘肃河州今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地区。
保安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通用汉语文,多信仰伊斯兰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
旧时,因其信仰伊斯兰教和风俗习惯与当地回族略同,称为“保安回”。历史上,历代统治者不承认保安族为一单一民族,一直称之为保安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尊重本民族的意愿,定名为单一民族~保安族。
保安族以农业为主,部分人兼营手工业与副业。种植小麦、大麦、豆类、马铃薯、荞麦、大黄芥、小辣芥等;畜牧业亦盛,牧养马、羊、骡等。手工业以打制刀具为主,所制“保安刀”制作技艺高超,锋利耐用,精致美观,闻名于甘、青、藏地区。保安族人能歌善舞,喜爱摔跤,善骑射。
1980年,析临夏县地置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十万个为什么_家庭百科 » 保安族为什么叫保安族 保安族的起源是怎样的